“互联网+农业”新方向:分享经济撬动闲置资源
- 发布时间:2016-03-12 10:41:08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孙朋浩
图片来源:中国网财经
中国网财经3月12日讯(记者 乔红康)2015年,“互联网+” 成为社会热词,搅动了各行各业的创新热潮;2016年,两会热词属于“分享经济”,在未来的“分享经济”浪潮中,互联网企业、传统行业、个人都会获益,农业也不例外。
分享经济,一种依托互联网平台,公众自由参与,通过分享资源而产生收入的经济业态和经济形态。
目前,我国分享经济涉及的业态主要在房、车领域, 还没有成为一股巨大的经济力量。随着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提出,这一新型商业模式,会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风口”,将会加速向租赁、物流、教育、文化、农业等行业延伸渗透。
农业中,能通过互联网平台而获得更广泛的共享的一是有形资产(农机、专利产品、场地),二是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品牌资产、技术专长等)。此外,诸如农村金融 、闲置人口再就业、闲置土地流转、休闲农业等,都能成为农村生产生活中可以分享的资源。
以美国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公司“庭院俱乐部”为例,它采取的就是一种典型的有形资产分享方式:他们将建筑公司和承建商那里闲置的推土机、挖掘机、反铲机等重型机械设备出租,帮助前者获得额外收入的同时,也省却了不需要经常使用这些设备的小公司一笔不小的投入。
在我国,各地的农机合作社承担了这一角色,帮助所在地从耕、种、收及加工全程机械化,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由于受地域和习惯的局限,农机合作社没能实现“分享经济”模式,使用率无法得到最大限度提高,使用范围也没有得到扩大,有待互联网+农业的触角加快延伸到农机领域。
无形资产方面,最直接的“分享经济”模式体现在互联网化的农技服务上, 以“云种养”平台为首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为例,其打破了农技服务自上而下的传统方式,实现专家与农户的无缝链接,让农民能自主选择专家、随时随地咨询问题,让专家能无界限的展示才华,凸显个人品牌和信誉。
未来,“分享经济”与“互联网+农业”融合加速,农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三农创新发展值得探索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