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一剂良方特约

  • 发布时间:2016-02-16 14:22:54  来源:中国网  作者:曹钟雄  责任编辑:王斌

  编者按:过去的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GDP全年在7%徘徊,一些外媒报道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但是,中国经济的边际放缓并不意味着会导致经济崩溃,中国经济是有能力完成既定目标,实现温和增长的。中国网观点中国策划系列专家稿件,展示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相信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答卷面前,“唱衰中国”也将不攻自破。

  驳“唱衰中国经济论”系列述评之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曹钟雄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新经济研究中心博士

  中国经济正经历三期叠加,需求端的“三驾马车”整体放缓,正经历新旧动力的阵痛转型。而以需求端的强刺激来平衡经济波动的作用则变得较为短效。处于决战期的中国经济需要守住底线,关闭政策偏门,打开经济新窗,着力解决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中央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领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决策者坚定不移的方向,是“十三五”时期发展战略的“衣领子”、“牛鼻子”。

  改革不走老路,不走歪路,勇闯新路子

  不论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或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都属于需求管理,从实际效果来看,作用更多体现在短期。对于中国新常态下中长期增长动力的构建,还需要从与“需求侧”相对应的“供给侧”入手。为此,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过去短期内依靠过往强刺激实现经济反弹导致成本过高、可持续发展不利的尴尬局面,着力解决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眼下中国经济的一剂对症良方,目的是要把过去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问题“出清”,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其本质是对生产要素有效供给及利用的管理,从要素、产业、制度、税收等层面着手,以提高要素生产率为原则,通过市场化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它既不是过去的“计划经济”老路,也不是“供给主义经济学”的歪路,而是要闯出的新路子。供给和需求两手抓,但突出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改革的主攻方向,要坚定、大胆、扎实、精准、决不回头地深入推进。

  政策组合拳,攻坚克难出实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根源上解决的经济长期积累矛盾。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形成组合拳,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五大政策支柱中,每一大政策本身也是一系列政策的组合。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一系列政策更具象、着力点更明确,加法和减法拿捏的更精准,该去的要去,该降的必须降,该补的更要补。如宏观政策上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产业政策上突出淘汰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激发企业活力。微观政策侧重“放水养鱼”,确保市场活力。同时,改革本身要完善落实机制,发挥基层首创作用。社会政策守住民生,保基本,保服务,毫不含糊。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核心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政策关偏门,经济开新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解决“表”的问题,也要解决“里”的问题。“表”体现在经济结构上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里”的关键是通过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着力解决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结构、分配结构等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僵尸企业”、高企的企业成本、房地产库存积压、有效供给不足以及潜在的金融风险等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突出。这些矛盾主要源自过去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政府干预过多、拔苗助长、急功近利,而导致市场不能及时出清。但病根都是体制问题,解决的根本办法都得依靠改革创新。顺应市场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关闭过去政策“偏门”,引导企业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发展,开启经济发展的“新窗”。

  在内外错综复杂严峻的形势下,2015年,我国经济保持了6.9%的速度增长,符合改革预期,其中,服务业增长较快,占比50.5%继续超过第二产业。反映服务业活跃程度的指标航空运输航空旅客运输量,2015年前11个月累计达到4亿多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区域上也出现结构性的良性发展态势,作为引领新常态的样本深圳,在严峻外部环境下“逆袭增长”。一直坚持供给侧的创新驱动,从特区初始以加工贸易和外贸出口等拉动经济,转型到上世纪90年代发展高新技术的道路,以及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引领。深圳克服了“特区不特”质疑和发展的焦虑,坚持“深圳速度”的中长跑。

  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呈蓬勃发展之势。如新的业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014年增长了31.6%,远远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体现新经济活跃程度的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06.7亿件,同比增长4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769.6亿元,同比增长35.4%。全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2%,比规上工业快4.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生产增长1.6倍,工业机器人增长42%。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构建经济新图景

  改革绝不是“穿旧鞋走老路”,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慢工细活才能煲煮上好的中华“老火靓汤”。面对改革,阵痛是不可避免的,坎要迈,关要闯,既要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韧劲,又要有立说力行、立竿见影的狠劲。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政府有能力,市场有潜力,企业有创造力,产业有活力,形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合力,这是中国的优势。现阶段,将政策着力点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是改革需坚守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底线,引导过剩产能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才能实现转型再平衡。2016年中国经济仍将有信心会保持增长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势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稳健推进,更着力增长本源创新,强调制度供给,构建发展新体制,以期通过供给端发力破除增长困境,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红利可期。积极推进工业4.0、互联网+,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全面提升的要素生产力,构建适合创新生长的综合生态体系,提高经济内生性增长质量和效益,使“中国制造”强筋健骨、提质增效,形成竞争新优势。

  驳“唱衰中国经济论”系列述评之二——中国未来经济的信心

  驳“唱衰中国经济论”系列述评之一——中国正在开启经济增长新动力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