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人民日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是标准高富帅

  • 发布时间:2016-02-01 08:12: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人民日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是标准“高富帅”

  人民日报2月1日署名文章:迈出大国经济铿锵步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述评

  这是经受“世界级难题”考验的三年:“三期叠加”、全球经济疲软,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这是激流勇进、攻坚克难的三年:中国经济在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过程中,稳中有进。

  这更是认识深化、思想升华的三年: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中国确立了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三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高超的驾驭能力,引领中国经济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新常态下,我们不再简单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而是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平衡、协调、可持续。

  掌舵沉稳自如,知难勇毅向前。转型发展中的中国经济正以全新的探索与实践迈向新的征程,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大逻辑——新常态理论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摆在决策者面前最大的经济命题,也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抉择。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中国又一次站在决定命运的关键节点。

  2013年,曾经以两位数高增长牵引全球经济的中国,在遭遇了连续十几个季度的增速放缓后,经济增速降到8%以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骤然降速,金融、楼市、地方债风险迹象逐步显现,不少人“慌了”:地方政府有“速度焦虑”,如何“下猛药”才能让速度回升?企业感到“转型迷茫”,节节下滑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底?公众也在忧心,会不会影响就业和收入、引爆资产泡沫?

  中国经济到底怎么了?熬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冬,昔日的高速增长能否再现?要不要再来一轮强刺激,度过眼前的难关?

  面对种种质疑忧虑,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密集调研,冷静观察,缜密思考,深入研究,对中国经济形势作出全新的判断——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出“新常态”的概念。

  新常态意味着什么?将给中国、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这一重要论断提出6个月后,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的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总书记坚定而自信:“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9个方面阐述了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进一步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然而,不解和质疑短时间内并未完全消散。全世界都已习惯于中国的高速增长,速度慢下来就有人以为中国经济要“硬着陆”,唱衰中国的声音不时冒出来;传统的生产方式也有着巨大的惯性,产能严重过剩的产业,奄奄一息的企业,还在眼巴巴等着政府出台新的刺激政策输血续命……

  从基层到高层,从国内会议到国际论坛,三年来,总书记在多种场合,从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多种角度,一次次向世界讲述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认识和把握,表明中国将在新常态下稳中求进,转型升级,主动作为,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新常态”理论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入人心,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这是以历史眼光对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

  经济发展有其内在规律,遵循规律、顺势而为,中国经济才能“识水性、顺洋流”。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经济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但绝不是只看速度,更不能速度一降就惊慌失措。形势究竟怎么样?风险到底有多大?自己有哪些优势?长远目标是什么?3年来,党中央拨开层层迷雾,辨清发展大势。

  向内看,高速增长30多年,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要素成本上升,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而资源压力在加大,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速,中国“做不到”也“受不了”。增速换挡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向外看,后发追赶型经济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左右,增速普遍回落。2014年,我国已有1/4的省区市迈入“人均1万美元俱乐部”,增速放缓势在必然。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

  “从历史长过程看,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个长过程的一个阶段。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规律。”今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发人深省。

  党中央多次强调,我国经济正在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演进,这是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过去那种粗放型发展方式,国内、国际条件都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一定要彻底抛弃用旧的思维逻辑和方式方法再现高增长的想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这是以辩证思维对经济大势作出的前瞻判断——

  新常态有不利因素,更有有利条件。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的话语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信心”。

  新常态立足当前,更着眼长远。

  新常态下发展经济,既要精准发力,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防范化解风险,又要注重改善中长期供给能力,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常态关注“量”与“质”的统一。

  “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总书记就十三五规划建议向十八届五中全会所作的说明中,充满发展的辩证法。

  从五个“更加注重”,到八个“更加注重”,再到十个“更加注重”,传递的是同样的信息:我们宁可速度慢一些,也要更加注重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更稳健,气质更好,放在全球坐标系上,更是标准的“高富帅”:

  “高”,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9%,领跑全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左右,是世界经济最大的 动力源 。

  “富”,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增长,是在10万亿美元高基数之上的中高速增长,每年的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前些年两位数增长时还要多。

  “帅”,经济增长含金量更高,单位GDP能耗下降,就业保持稳定,居民收入连年增长;结构更合理,轻的正重起来,2015年服务业跑出了“加速度”,比重占到50.5%,成为“第一产业”,冷的正热起来,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66.4%,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消费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拉动力。

  新实践——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中国经济向“双中高”迈进

  经济发展总是在攻坚克难中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在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过程中,中国开启新实践。

  速度换挡,发展方式往哪转——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党的十八大明确回答了“实现什么样发展”的时代命题。

  一个个调研现场,一场场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要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这是决策定力的显现。

  三年来,面对下行压力,中央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稳字当头,不踩大油门、不搞强刺激,“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在复杂形势中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向全社会传递信心和力量。

  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一个数字备受瞩目:2015年,29个省份调低了GDP增长预期目标,“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成为社会共识。

  这是精准掌控的智慧。

  中央宏观调控把握分寸,不断创新思路和方式,既不过头,也避免不及。区间调控,防止经济增速滑出底线;定向调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搞定向“喷灌”“滴灌”。对服务业定向减税,对“三农”、小微企业定向降准,点准了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穴位,产生了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

  这是高瞻远瞩的谋划。

  “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总书记一语中的。从云南洱海“立此为照”,到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再到国际会议上,习近平多次指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顶层设计,生态文明首次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系统推进,一揽子硬措施陆续出台:空气“国十条”“水十条”“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实施……中国以前所未有、全球罕见的力度,将生态文明融入发展全过程,为转型积蓄“绿色动力”。

  结构调整,成长烦恼如何破解——

  曾经辉煌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突然“跌倒”,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三省增速全国“垫底”。东北经济出了什么问题?

  “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通过创新实现优化升级、脱胎换骨,进行深化改革创新,实现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性调整。”总书记分析透彻,开出关键药方。

  东北现象是一个缩影。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我们还存在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结构调整,等不得,也熬不起。“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总书记再三强调。

  挺过调整阵痛,靠的是勇气、决心。退,不迟疑,2015年,全国淘汰钢铁落后产能3000万吨;进,尽全力,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升级旅游休闲消费,让结构更合理。

  补齐发展短板,要的是力度、韧劲。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总书记情系“三农”,最牵挂扶贫。太行山深处的阜平骆驼湾村,“苦脊甲于天下”的甘肃定西,湘西特困农村,沂蒙革命老区……3年来,总书记访真贫、看真贫,用脚步丈量一个个贫困角落。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中央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实施精准扶贫,拔掉穷根、消灭贫困,各地纷纷使出硬招,“1+N”帮扶政策出台落地,“一盘棋”特惠政策,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吃上“政策小灶”。

  动力转换,新动能从何而来——

  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把课堂搬到了 中关村 。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再到“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成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创新驱动,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创新驱动,支撑中国经济有效应对下行压力,保持“中高速”。2015年,轻工、纺织等消费品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达到三成多。这背后,最重要的支撑就是创新:2014年,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获得专利数是2010年的3.4倍;家电行业10家主要上市公司获专利授权3.8万件,发明专利增长超过8%。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达14300亿元,占GDP比重连续三年超2%,投入强度居世界第二。

  创新驱动,更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迈向“中高端”。 机器人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3年多来,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华为、联想、中兴、阿里巴巴等一大批企业步入全球高技术行业领先行列。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个百分点。向创新要效益,“绝版货”取代了“大路货”,“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新动能加速集聚。2015年,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到54%,经济发展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起跑决定后程。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经济向“双中高”迈进,开启提质增效的新征程。

  强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经济清路障、增活力、添动力

  一切发展,都与改革相连。

  上任伊始,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出京考察,就奔赴改革开放前沿广东,传递出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不动摇的强烈信号。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总书记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25个月时间,20次深改会,15个领域330多项改革举措出台。中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直面难啃的硬骨头,深化改革全方位立体展开,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直面问题,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柱性、引领性重大事项改起——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为解一时之弊,而是着眼长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开,结构性减税力度空前,理顺事权关系,清理地方债务。着重运行效率,避免有限资金“睡大觉”,“营改增”全面实施,预计2016年可为企业减税近6000亿元,让企业轻装上阵。

  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确权颁证,为“长久不变”打下基础;承包地“三权分置”,扩大了土地的权能;允许承包经营权抵押,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本”。农民吃上了长效定心丸,可以在土地上长期投入,也可以放心流转。全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4.3亿亩,占32.3%。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全国家庭农场超过87万家,农民合作社超过150万家。

  改革无禁区。从前不敢碰、不敢啃的“硬骨头”被一一砸开,见证着改革的勇气。

  革除沉疴,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创新。

  简政放权打响“当头炮”。三年多来,取消和下放586项行政审批事项,提前实现预定目标;“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国家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实现了网上“一条龙”服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央层面核准项目累计减少了76%;工商登记实行“先照后证”,企业登记实行“三证合一”,前置审批事项85%改为后置审批。

  价格改革全面提速。2015年9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价格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三年来,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力挺企业“降成本”;药价改革全面实施,剑指药价虚高;政府定价项目清单化,中央定价项目减少80%左右……市场化改革大踏步迈进。

  向市场放权,使“看不见的手”灵活自如,“看得见的手”坚定有力,让市场更加规范而有活力。一元钱办公司、简化住所登记、改年检为年报……2015年,新登记企业出现井喷式增长,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在新增市场主体中占比高达53%以上,中国迎来创业的黄金时代。

  冲破藩篱,从 老百姓 最期盼的领域改起——

  改革瞄准焦点,满足百姓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盼。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系统的考试招生改革大幕拉起:缩小区域及城乡入学机会差距,接纳更多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让更多农村娃能念上重点大学,获得改变命运、向上流动的机会……

  改革回应难点,对接新形势下的民生新诉求。一纸户籍,曾是横亘在城乡居民间的巨大门槛。启动户籍改革,坚冰开始融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上的平等权利……范围之广、措施之实,前所未有,亿万农民工的“城市梦”有望一步步变成现实。

  改革跟踪热点,着力增进亿万家庭的福祉。城乡养老并轨、全面放开“两孩”、大病医保扩面……顺应新期待的改革相继启幕,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面向世界,中国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就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开开了就关不上了。”习近平这席话,蕴含着对中国发展逻辑的深刻把握、对全球化趋势的深刻洞悉。他强调,必须创建新的竞争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这是丰收的3年:中国倡导创立的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创了发展中国家组建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人民币“入篮”,提升了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改革终于落地,中国正式成为第三大股东;“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让“中国梦”和“世界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年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经济扫除障碍、激发活力、注入动力。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党中央提出:我们正面对着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相辅相成,环环相扣,既化解潜在风险,又增强内生动力,是当前和今后经济治理的“药方”。

  一次次穿过风雨,一次次战胜挑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续写改革新辉煌。

  勇担当——党要领导经济工作,这是中国改革发展的最大优势

  中国这艘巨轮如何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践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党当然要把中心工作抓在手上,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

  引领新常态,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领导不是抽象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会议闭幕后一个多月,由习近平担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亲自挂帅,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传递出党中央加强对改革发展工作领导的强烈信息。

  党中央每季度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定期研究部署重大战略问题。财税体制改革、城镇化发展、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深化改革甫一铺开,相关工作立刻马不停蹄、迅速展开。夯实地基稳扎稳打,描绘蓝图立足长远,短短三年来,四梁八柱立了起来,顶层设计日臻完善。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加强党的领导,方能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引领中国经济破浪前行;加强党的领导,方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改革攻坚的强大合力。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分工日益精细、形态更加高级,对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形势如何研判?决策如何制定?仅靠过去的知识家底、传统思维和惯常做法,不可能适应新形势。这就要求全党加强学习,既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理论水平,又注重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真正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保持定力,方能在复杂形势下沉着冷静、处变不惊。

  经济走势起起落落,外部环境风云变幻,我们该如何应对? “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因势而谋。” 这正是把握和引领新常态的大原则。

  定力来源于洞察力,来源于对经济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探索规律、尊重规律、遵循规律、顺势而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前我国正处在“三期叠加”的特定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困难和问题,风险和挑战无处不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必须密切关注经济走势和新的边际变化,见微知著,作出精准的分析和预判。坚持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应对预案要有前瞻性,一旦危机来临,就能趋利避害,果断处置。

  定力离不开意志力。形势辨清了、方向看准了,就要“咬定目标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既不畏难,也不浮躁,战略上勇于进取,战术上稳扎稳打。调结构、促转型,非一日之功。可能旧的调下去了,新的却没能及时跟上来,青黄不接;也许在创新上投入很大力量,一时难见效果。站在经济转型的历史节点,保持定力就是跳出局部看全局、跳出一时看长远,有久久为功的耐力,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把改革发展抓出实效。

  ——问题导向,善于在抓主要矛盾中攻坚克难、推进发展。

  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说:“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这是对中国经验的宝贵总结,是驾驭经济航船的方法论。

  改革发展由问题和矛盾倒逼形成,也在解决问题和矛盾中向前推进。

  奔着问题去,就要奔着群众最关心、最棘手、最关键、最复杂的问题去。不是只盯着显性的症状,而是要找到背后的病根。企业负担重,表面上是税多费多婆婆多,背后则指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就要一竿子插到底,拿起手术刀,切除那个最核心的“病灶”,打通那个最折磨人的痛点,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作为突破口,谋划发展路径,倒逼改革进程。

  奔着问题去,关键是用好辩证法,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中国今天所面对的,许多是“两难问题”:我们刚刚迈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又要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我们为“中国制造”的一连串世界第一而高兴,又为处于价值链低端而尴尬;老百姓钱包更鼓了,对“分配不公”的抱怨却更多了。要稳增长也要调结构、要化解产能过剩也要稳定就业、要提高劳动报酬也要降低企业成本……这就要求我们辩证思考问题,处理好破与立、稳与进等一系列对立统一关系。遇到问题,多个角度想、一分为二看,避免“盲人摸象”;处理问题,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先判断轻重、摸清规律,牵住“牛鼻子”、找准突破口。

  ——勇于担当,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引领中国经济爬坡过坎。

  引领新常态,“破”是必经之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此消彼长,企业优胜劣汰,不可能皆大欢喜。如果说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是“帕累托改进”,绝大多数人能从中受益,那么现在已成为“卡尔多改进”,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并存,难免经历阵痛。

  弃旧扬新,考验着勇气:敢不敢啃硬骨头、涉险滩,下决心化解困扰多年的难题?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必须跨过的坎、必须闯过的关。问题不等人,机遇也不等人。今天不以“壮士断腕”的改革促发展,错过了宝贵的“窗口期”,明天将面临更大的痛苦,甚至可能跌入万劫不复的陷阱。特别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更要勇于舍弃,要有一股放开手脚、冲破羁绊的闯劲,迎难而上、愈难愈进。阵痛躲不过,却是值得的;进道若退,退够了才能腾出空间,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弃旧扬新,更考验担当。中国今天的探索,没有先例可循。可能不被理解:化解产能过剩、处置僵尸企业,一些厂子会关门、员工会下岗、收入会降低,是不是一定要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甚至挨骂的事?可能要冒风险:有的改革措施,会达不到预期效果;有的尝试,还会失败,是不是等等看?可能现在所做的努力,若干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感知其意义,是不是一定要马上就办?愈是艰险,愈见为政者的担当。就是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不能为一时政绩给长远发展留下隐患。改革发展、转型升级,从来不会轻松,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想冒风险、不愿得罪人,难题只会不断堆积。该作为时不作为、懒作为,才是对人民、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有坚强的掌舵人,有无畏的勇气,有高超的智慧,13亿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中国经济的巨轮定能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