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十三五”是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冲刺

  • 发布时间:2015-11-11 10:19:33  来源:光明网  作者:张腾飞  责任编辑:张少雷

  日前,备受瞩目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称《建议》)正式公布。作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三五”期间的这五年对于中国冲刺第一个百年目标意义重大。

  对此,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接受了光明网《新常态?光明论》栏目的采访。潘建成从理论层面解释道,“十三五”提出的目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多目标”,“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和保障,它能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出现,而在这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十三五”规划具有“多目标性”

  “十三五”的这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最后的五年,也是关键的五年。“十三五”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路线图,它的顺利完成可谓是一项光荣的历史使命。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目标是在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更加完善的目标,它包括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国民素质提升、生态优化、制度成熟等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潘建成向光明网记者表示,这个目标是立体的、系统的、综合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

  潘建成表示,“十三五”规划具有“多目标性”。他解释道,在评价国家发展程度时常常用一个“综合指数”,所谓“综合指数”,就是一个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之间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发展就要兼顾各项指标的平衡,如果一味追求高指标,忽略低指标,就会受到“木桶效应”的制约。如何在这些指标之间进行合理配合,达到一个更高的综合指数,这才是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意义。

  “五大发展”是实现“十三五”目标的基础和保障

  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五大发展”的新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专家表示,“五大发展”不仅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更是具体指导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思想灵魂和设计布局。

  “‘五大发展’理念与‘十三五’的‘多目标’相对应,它是实现‘十三五’目标的基础和保障”,潘建成向光明网记者说道。比如,只有通过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实现生态优化的目标;只有坚持创新理念,才能实现经济增长向中高端迈进,才能提高增长效率。但潘建成同时也表示,这些理念与目标的对应并不是一一对应,而是复杂的“多多对应”,具有交叉相对的复杂关系。

  这五个发展理念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中国的开放正在朝着更深层次的程度发展,但这种开放没有创新理念做支撑是做不到的,比如自贸区的开放就需要金融体系的创新。而共享是评定协调发展的标准之一,让全社会都能共享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果才是真正的协调发展。所以五个理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潘建成特别解释了五个理念的顺序:把“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一位,是因为它起着核心作用;而把“共享”放在最后,意味着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是实现全面共享的小康社会,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实现中国梦。

  “中高速增长”目标可以实现

  潘建成表示,“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中高速增长”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中高速”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不会像之前那样高,但也不可能太低。潘建成说道,6-7%的经济增速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然处于较快的速度。

  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外部和内部的压力都很大,但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充足。城镇化尤其是新型城镇化的推行、东部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消费结构的升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动、绿色化与新兴工业化的融合、一系列提升市场化效率的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这些都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潘建成说道,“实现中高速增长是完全可能的”。但他同时提醒道,这个“中高速增长”背后有更加深刻的意义。中高速增长意味着增长效率的提高,包括企业的微观效率和国家投资的宏观效率;中高速增长也与中高端产品相对应,GDP数据并不能简单地说明一切;中高速增长对应的还应该是蓝天白云、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是更加成熟、完善的制度。

  创新居于核心位置 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在进入新常态之后,整个经济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本质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过去实现经济增长的固有模式已经不适应,必须改变发展模式,而改变的途径就是创新。

  潘建成向记者解释道,“十三五”提出的创新是广义的创新,它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理论创新等等。从一定意义而言,制度创新就是改革,它能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目前产业结构已出现一些可喜的变化。一方面,得益于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陆续出台的一些改革措施,另一方面,迫于新形势下的经济压力,一些传统企业开始进行转型。潘建成表示,“十三五”期间,产业结构至少会出现以下几个变化:

  一是服务业向纵深发展,比重将继续提高,而制造业比重会越来越小。

  二是农村改革的加快会极大促进农村现代化,农业将朝着一个更加合理地方向发展。

  三是制造业内部将出现分化。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等与消费联系紧密的产业会继续稳健增长,IT、高端装备、数控装备、智能硬件等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产业会加快发展,而诸如煤炭、钢铁、化工等资源导向型产业增长速度会放慢。

  四是服务业内部将出现分化。一些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产业,如旅游业、影视业将会呈现飞速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休闲这些产业会比较强劲的增长;生产性服务业,如科技服务、IT服务、商务租赁也会继续增长;而传统的服务业增长将会变慢,如房地产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

  在谈及技术创新时,潘建成表示,“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就是技术创新的一部分。在这方面,他呼吁在中国推动创新要重视重大的、基础性的创新,重视颠覆性的、能够改变整个行业发展方向、给社会带来重大变革的创新。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