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新一轮降息周期或已开启

  • 发布时间:2014-11-24 00:31:4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央行21日出其不意宣布降息,这表明结构性调控政策失灵,总量政策开始粉墨登场。

  20日公布的汇丰PMI值下探至50,再碰荣枯线,预示未来宏观经济不乐观。

  此前公布的诸多经济指标已反映出经济下行压力在增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是一路走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更是创32个月来新低,通缩压力显现。

  央行虽然多次使用定向降准和利用货币工具SLF和PSL向银行注入流动性,但效果甚微。导致货币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政策工具缺乏效率。存款准备金率是总量工具,其不具备结构性功能,期望通过定向降准来调节信贷走向的想法不切实际,这是因为市场对政策信号有自己的判断逻辑,微观主体更对资源配置有自我约束本能,因此,无论是商业银行惜贷,还是企业主动减少融资,都是基于自身对宏观经济的悲观判断,这最终导致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

  此次央行降息具有积极意义,其释放出较强政策信号,会正确引导市场预期,但一次降息效果有限。降息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也具有金融改革指向意义。央行此轮放松货币不是先降准而是先降息,反映出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思路已初见端倪,即将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由数量转向价格,也就是直接通过利率调整来实现最终目标。

  央行不对称降息,也意在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1.1倍调整为1.2倍。这一方面体现长远改革意图,同时也希望取得短期稳定存款的市场效果。10月居民存款继续下降,对银行造成压力,制约银行可贷资金增长,更可能进一步导致实体经济缺血,提高存款利率上限空间目的,就是稳住居民银行存款,避免存款搬家。

  由于货币政策存在迟滞效应,降息效力需要半年后显现,如果没有后续措施跟上,明年一季度经济仍不乐观。此轮降息后,降息周期开启,明年初央行或再次降息,以加大政策力度。随后,央行也会全面降准,其目的是增加银行可贷资金。鉴于美联储很可能在明年初启动加息周期,为应对可能的资金外流,中国央行需要开启“周小川池子”,通过全面降准来对冲基础货币供给的减少。

  目前欧盟和日本经济仍在泥沼中挣扎,全球经济也存在下行压力,这会抑制中国出口增长,再加上消费持续低迷,政府投资减速,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宏观经济探底需要时间。

  中国在宣示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将更灵活使用宏观调控政策,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宽松,但财政不会出台大规模支出政策,而是侧重于减税。只要没有无序的财政支出,就不会带动信贷的肆意增长,这样货币政策的宽松效果就会受制于微观主体的谨慎决策,而不至于诱发通货膨胀预期。

  (深度报道见02版)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