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8月7日讯(记者 张启安)就在代理记账公司慧算账为“上岸”港股准备之时,其旗下重要附属公司北京公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公瑾)与一名前员工展开了一场劳资纠纷“拉锯战”。自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劳资双方历经劳动仲裁、一审、二审三轮大战,最后以北京一中院支持前员工的大部分诉求而落幕。
今年6月28日头部代理记账公司慧算账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文件,资料显示该公司自称中国最大中小微企业财税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文提及的北京公瑾便是慧算账间接持有51%股份的重要附属公司,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张述刚亦是慧算账创始人和董事局主席。
记者发现,上述这起劳资纠纷案件透露出不少关于北京公瑾的销售情况:甩单、回扣、“团队小金库”、销售上下级私人转账等细节层出不穷。
销售员李某某于2020年9月入职慧算账附属公司北京公瑾,翌年4月离开。离开后的李某某向北京公瑾提出支付激励、提成、工资差额、赔偿金等要求。在协商仲裁不成后,李某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经历一审、二审,最终以北京公瑾支付李某某补偿金、提成差额等而落幕。
案件判决文书显示,李某某与其主管之间存在“甩单”的行为,经双方认可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主管赵某告知李某某其上月奖励有7400元:“慧工宝的激励发下来了,在我这里了,你的一共7400元”。除了上述用于冲抵的7400元,李某某还通过微信转给主管赵某1730元,主管赵某共计从李某某处获得9130元。
两人之间往来的是什么钱?又是什么用途?
庭审期间,北京公瑾主张,合计的9130元即李某某应交回给团队的甩单提成,并非李某某的单子但挂在其名下。至于为何要把销售业绩挂在销售员的名下,该公司的给出了理由并且详细解释了甩单行为:
“甩单是主管自己的业绩不挂在自己名下,而挂在销售员工名下.....为了激励员工,主管会把客户资源给自己组内的员工,算员工的业绩,员工获得的甩单提成应交回团队,用作团队基金使用....主管拿的是团队提成,不能自己做业绩。”
微信记录还显示,这种行为被北京公瑾销售总监吕某在微信群中称之为大区传统。不过记者发现,上文所提及的“团队经费”似乎也仅是一种称呼。判决文书显示,李某某主张其交给主管的团建经费被其主管冠以“维护客户”需要。
一位专业财税人士告诉记者,这个公司这么做可能存在涉税问题:一是销售员给主管个人微信转账提成/奖金,主管是否涉嫌偷漏个人所得税?二是如果所提及的团建/团队基金是公司行为,又为何由员工转给主管个人?而且若团建/团队基金带有员工自愿众筹性质,那么为何该公司销售总监公开在微信群中点名为“大区传统”?
上述人士认为,代理记账公司受所在地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涉及自身的税务问题更应严于律己,否则如何给别人报税?
记者在给慧算账方面发送的采访问题中,亦提及团建经费具体使用等细节合规问题,慧算账迄今未予回复。
连日来,记者接触采访了数位专职TOB销售的专业人士。他们告诉记者,甩单提成算是销售领域半公开的秘密,甩单提成大多也是以私下转账形式,一般而言这笔钱有几种用途,一是介绍人或主管自己把钱留下了,二是介绍人或主管用这笔钱来维系客户,因为不需要走公司账无监管,所以“维系关系”非常方便。三是作为团队的小金库或团建经费,怎么使用由公司或团队决定。不过上述这些人士都认为,这种甩单提成现在的税务合规风险较大,用来“维系客户”的潜在风险则更大。
这起历经两审的劳资纠纷案也展现出很多慧算账体系内的销售工作内容,翻看上述判决文书,记者发现北京公瑾曾对销售人员做出了不少细节要求,比如要求销售人员每天有效电话量的数量为30个,在此案中李某某设立的目标是有效电话量为50个。
有电销从业人士告诉记者,打电话是这类公司销售员的日常基操,如果按照每天保底30个有效电话量统计,一个基层销售员一天大概要至少拨打100个电话,才有可能达成30个有效目标。该人士说,基层电销/销售人员其实最为辛苦,而且在有些公司里还要接受非绩效类的KPI考核,提成也不一定拿到。
针对上述诸多疑问,慧算账方面并未回复记者的采访问题。
中国网财经记者将继续对此予以关注。
(责任编辑: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