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风险减量服务是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积极作用。为全面展现保险业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所做的创新与实践、经验与成效,中国网财经重磅推出《探究风险减量服务创新之路 共筑保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专栏策划,力邀前沿保险机构对话,促进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助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国网财经记者:保险业实施风险减量服务,有哪些功能作用?风险减量服务对于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助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邱彬:从现代风险管理实践来看,保险业从“等量管理”到“减量管理”的转变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演的自然结果,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传统风险管理的继承和创新,其功能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发挥风险识别与评估职能,通过保险专业服务,帮助客户准确识别面临的主要风险,研判风险的种类和等级,评估风险损失预期,为后续风险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风险干预和管理,主动为客户提供防灾减灾咨询和服务,降低风险损失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减少客户承担的风险总量,进一步限制风险发生造成的不良影响。三是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多重风险保护屏障,在风险事件“前、中、后”各个环节中整合保险行业内外部的资源和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的综合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出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和经济补偿作用。四是融管理与服务于一体。实施风险减量需要更加关注客户对风险管理的真切需求,促使保险业回归本源,探索风险应对最优解决方案,加大科技应用、人才建设等资源投入,在提高保险服务满意度、体验感上有着积极正向的推动作用。
立足“减震器”“稳定器”的重要定位,保险业开展风险减量服务,主要有以下三点具体体现:一是促进国民经济安全发展。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是当前确保安全的重大主题。近年来,我国经济体量保持稳定增长,社会财富积累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风险意识的增强,保险保障需求旺盛。给风险“做减法”,是保险业在提高服务国民经济的综合能力和上限的同时,又融入到服务国家安全战略和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出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的作用,有助于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二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目前,全球极端自然灾害事件日益频发,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全社会的风险不断加速累积。风险减量与传统风险管理的区别在于拓宽了服务领域,不仅能够覆盖自然灾害等传统安全领域,还拓展到生产安全、交通出行、信息网络、反恐维稳等社会安全领域,有效契合时代背景下多元的风险管理诉求。三是持续提高重点领域防灾防损能力。实施风险减量是保险业融入国家灾害防治综合体系的重要体现,在介入安全管理、处置突发事件、提升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等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风险减量服务降低社会风险成本,为投保人和社会创造更多附加价值,进一步提高产业抵抗风险能力,护航国家重点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财经记者:中华财险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有哪些发展理念?设定了哪些发展目标?
邱彬:2023年1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实施风险减量是保险业回归本源的必然要求,是行业自身开展风险管理、实现高质量转型的发展方向和重要途径。结合《意见》的主旨,关于风险减量服务,我公司有以下几点发展理念。
1.以客户为中心
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变,推动了保险业经营理念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从经营保单转向经营客户,从关注“保险产品”到关注“客户体验和收益”以及社会福祉。中华财险始终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扩大风险减量客户群体和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效,专注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风险管理服务,致力于降低社会风险损失、创造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
2.创新服务模式
风险减量服务本质上是保险增值服务中的一种。从“提供客户服务”转向“满足客户需求”,需要保险业在风险减量服务模式上推陈出新,在客户保险消费价值链上做加法,注重增值服务效率和价值创造。科技化是风险减量服务创新的大趋势,保险与科技的融合将进一步促进风险减量服务水平提升。积极探索“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的新型服务模式,既能有效降低风险减量实施成本,增强风险减量的功能性,又能将保险科技广泛融入生产生活中,给客户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
3.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
风险减量服务要求保险公司树立大服务观,从简单的理赔服务转向综合履约服务,从单纯的赔付者转型为“陪护者”和价值创造者,从事后赔付的“赔”到全生命周期陪伴的“陪”,这对保险公司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华财险将坚持高质量、依法合规推进风险减量服务,严格保护客户隐私信息安全,确保减量服务过程合理合法,统筹安全与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在发展目标方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风险减量服务体系和制度建设,形成标准化服务流程,压实风险减量工作责任,指导分支机构合理合法开展风险减量服务。二是探索设立风险减量服务评价工作机制,量化服务评价指标和定性评价标准,对各级机构设定风险减量考核目标,准确衡量风险减量服务成效。三是持续优化风险减量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夯实风险减量人才、科技、数字化等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推动风险减量服务高质量发展。四是加快风险减量服务典型模式的复制和推广,在业内细分领域提速创新,每年新增行业优秀风险减量服务案例2-3个,助推行业风险减量服务朝具体化、常态化、多样化方向有序发展。
中国网财经记者:近年来,中华财险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已开展了哪些实践?有哪些具体措施与典型经验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衡量目前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邱彬:近年来,中华财险认真落实《意见》中有关工作要求,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探索数字化助推风险减量创新,加快建设智能化风控平台,推进科技赋能风险减量功能,构建了“保防救赔”四位一体的风险管理服务体系。一是承保端实现愿保尽保,努力扩大保障范围,承保覆盖标的全生命周期风险和上下游产业风险等。二是强化风险识别预警,注重提升“防”的能力,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开展防灾检查、专业技术咨询、制定风险应对预案等服务,提前采取风险防治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减少损失程度。三是加大风险救灾处置,提升“救”的时效。加大灾后救助投入,主动帮助受灾群众快速恢复再生产,降低损失、防止返贫;利用科技手段开展事中的减损和灾后救援,增强灾后人文关怀和客户体验。四是体现国企担当,启动应赔快赔绿色通道,结合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手段开展灾害快速评估,及时全面地掌握灾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便捷精准的理赔服务。
目前,中华财险已在农业保险、机动车辆保险以及财产与责任保险、意外健康保险等多险种领域开展了风险减量服务的有益探索。特别是农业保险方面,我公司基于农险专业服务优势,聚焦地方农业风险点,根据农户风险管理需求,运用前沿科技手段和专业防灾减损策略,在业内首创了一些风险减量服务典型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陕西延安苹果花期冻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项目。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陕西延安苹果产区易遭遇倒春寒及冰雹危害,导致生长期的苹果受到低温冻害和雹灾,严重损害苹果产业经济收益。中华财险陕西分公司与延安当地气象部门围绕苹果保险共创“气象+保险”服务模式,开展苹果气象灾害信息共享、苹果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评估、苹果花期冻害技术合作,充分发挥风险管理、风险保障功能,在支持革命老区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让延安“红苹果”挑起了“金扁担”。
苹果花期冻害烟炉防霜技术主要通过提升果园熏烟效果,增强果园增温保温效能;同时,对烟炉防霜效果进行评估,制定烟炉防霜操作规程,指导果农科学防御苹果花期冻害,提升苹果花期霜冻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实现苹果保险服务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该模式充分将专业科学与气象防灾技术相结合,对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项目实施后,试验区域果树安全过冬,未发生霜冻灾害,同时当地苹果种植保险经营情况得到较大改善。该项目获得了陕西省政府和当地果农的一致认可,入选2023年行业协会风险减量服务十大典型案例,并被多家媒体新闻报道。
2023年,中华财险牢记“三服务一保障”的初心使命,积极参与国家灾害治理和社会风险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保防救赔”一体化的风险管理制度,在防灾减损领域投入资金约1.5亿元,投入防灾减灾专人共计2.5万人次,推送灾害预警信息76.9万条,排查企业客户风险1.2万次,总体预估减灾减损金额超过2.1亿元。在应对极端天气和应急突发事件处置方面,公司协助救援受灾人员近5000人,紧急救援受灾机动车辆超8500辆,运用无人机协助查勘超万次,在重大气象灾害中调用卫星遥感协助灾损评估近百次,完成快速理赔支付上万次,有效帮助受灾群众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
此外,风险减量的作用不像保险赔付一样可直接量化,因此难以直接、准确地衡量风险减量服务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建议在相关政府部门推动下,尽快出台行业风险减量服务评价体系,指导保险机构合理规划风险减量投入、管控成本,以便客观衡量风险减量投入产出比。
中国网财经记者:在实施风险减量服务的过程中,中华财险是否有遇到挑战或困境?有哪些针对性解决方案?
邱彬:总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风险识别能力不足,惯性思维影响减量决策
目前,保险机构普遍缺乏专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开展风险减量往往依靠历史经营数据和风险处置经验,惯性思维易影响风险减量决策方向。例如,2023年河南省“烂场雨”事件,通常小麦在收获期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干热风、火灾等,但河南省局部地区却出现了罕见的连阴雨天气,造成小麦大规模减产,直接拉升了河南全省小麦赔付水平。
(二)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农业保险遴选变化,一定程度上导致风险减量的规模不经济
一方面,农业生产分散化格局导致农业规模不经济。我国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大国小农特征明显,农业生产分散、户均拥有耕地面积小,农户数量相对较多且诉求比较多元,导致组织农户开展风险干预的思想统一难度大、组织工作难度大、统一行动成本高。另一方面,过度竞争抑制了保险机构开展风险减量的积极性。目前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市场主体已达30多家,过度竞争较为严重。在遴选制度下,过度竞争容易导致政策性业务格局周期性地重组,保险机构难以有长期稳定经营的预期,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抑制了保险业着眼长远开展风险减量投入的积极性。此外,风险减量的成果难以量化。损失补偿和资金赔付是保险价值的直观体现,而风险减量的作用却不易直接量化,对其的评价也有一定难度。而且财险业风险减量服务大多被定位为增值服务,一般与主险产品捆绑,很多时候无法清楚区分保险和风险减量两者谁的风险保障作用更大。
(三)现行保险制度制约了风险减量的财务投入
《中央保费补贴管理办法》规定,农业保险的综合费用率不得超过20%,但农业风险减量和管理工作,需要相当规模的防灾减损资源投入,尤其是一些先进设备和科技手段的前期投入较高,但保险业受限于综合费用率不能超过20%这条红线,对风险减量投入的财务资源难以充分保证。作为保险产品的增值服务,保险机构不能因为开展风险减量而向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收取相关费用,保险机构可投入风险减量的资金有限。同时,《保险法》第一百一十六条(四)中明确保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予以或者承诺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保险机构开展风险减量,经常需要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提供一定的资金或设施、设备用于防灾减灾,这就存在被认定为保险机构提供了保险合同以外的保费回扣或其他利益的违规风险。
(四)风险减量的社会认识环境有待优化
面临风险的被保险人或企业主体由于不具备专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对风险的预估不足,提前采取措施减灾的能力不强。同时,投保人还认为只要投保、有兜底就已经解决风险问题,主观上也缺乏主动实施风险减量的积极性。还有部分地方政府认为农险赔付水平越高,农民受益程度越高、保障效果也就越好,否则就以赔付率低为由降低来年的农险费率。长此以往,可能形成风险减量成果明显、农险赔付水平越低,但政府和农户满意度较差的怪圈,使得保险机构陷入实施风险减量后不仅不受益、反而受损的窘境。
中国网财经记者:下阶段,中华财险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还有哪些发展规划?保险业未来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有哪些可行的创新方向?
邱彬:下阶段,中华财险将继续按照《意见》要求,把风险减量服务放到更高的层次统筹考虑,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等发展理念,加速科技赋能风险减量创新融合,不断拓宽风险减量服务领域,夯实风险减量服务基础,投入更多资源,聚焦更多重点领域风险综合防治,在风险减量服务供给的专业性、精准性和精细化等方面寻求新突破。主要工作规划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夯实风险减量服务制度基础。按照最新监管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风险减量服务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流程,确保风险减量服务管理工作符合监管最新规定。二是推动风险减量服务模式创新。增强风险减量科技含金量,提高新技术赋能深度,扩大农业巨灾保险、碳汇保险、生态保险、新能源车辆保险、食品安全险、交通安全险、航运险等险种服务范围,争取再造一批业内首创风险减量典型模式。三是拓展风险减量服务形式,推动风险减量宣传教育科普活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多渠道宣传风险减量服务工作,提高全民风险减量认知和意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风险管理服务,增加服务供给,将高质量风险减量嵌入保险产品。四是强化多方协同,加强政产学研融合协作。与地方农业、气象、应急处置部门建立合作,共建风险管控机制,共享数据信息,综合提升灾害应急处置和防灾减损能力。推进与高校、科研单位院所跨界合作,强化学科交叉,联合培养高素质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夯实风险减量服务基础。
中华财险将重点围绕以下两个方向进行创新:
1.科技创新
强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前沿科技在风险减量服务中的运用,重点解决风险预测和精准识别、风险智能决策、风险信息共享等技术难题,探索建立“保险+风险减量服务”平台,整合全套风险管理链条,压缩风险减量的时空距离,提高风险感知能力和效率,通过打通保险业务流程、实时风险数据、客户信息等重要节点,构建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和保险新生态圈。
2.服务创新
围绕“风险”做文章,从解决保险供需矛盾的角度出发,加大服务创新力度,延长保险价值链条,才能有效拓展服务面,扩大客户群体和市场规模。当前,风险减量服务已从车辆保险、企业和个人财产险等传统保险市场逐步扩大到农业保险、健康险、环境责任险、巨灾保险等新兴保险领域,保险机构应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丰富风险减量服务供给来源,根据投保客户风险实际,量体裁衣为客户制定一站式风险减量解决方案,打造多维一体的承保理赔新模式。
公司简介:中华财险,全称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86年7月15日。2002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冠名“中华”,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以“中华”冠名的国有控股保险公司。2023年,中华财险实现保费收入652.45亿元,保费规模位居财险市场第五,农险业务规模位居全国前茅。中华财险的业务经营范围涵盖非寿险业务的各个领域,包括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特殊风险保险、工程保险、船舶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农业保险以及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公司在全国设有32家分公司,营业网点超过2900个,员工队伍3.8万余人,形成了完善的服务网络,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保险经营与服务专业队伍。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