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风险减量服务是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积极作用。为全面展现保险业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所做的创新与实践、经验与成效,中国网财经重磅推出《探究风险减量服务创新之路 共筑保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专栏策划,力邀前沿保险机构对话,促进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助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国网财经记者:保险业实施风险减量服务,有哪些功能作用?风险减量服务对于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助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傅天明:风险减量服务是保险业采取技术手段管理风险,防范灾害发生、降低事故损害的重要经营机制,是行业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具体体现。通过开展风险减量服务工作,保险业将进一步助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社会安全治理水平提升,保障实体经济平稳发展,更好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具体来看,风险减量服务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三个重要的方面,一是能够助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有效减控社会风险总量。作为社会安全体系的重要构成,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是具有市场属性和经济活力的安全治理机制,对维护社会稳定,减控社会风险总量,特别是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二是能够持续提升社会抗风险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我国保险深度和密度的不断增长,保险业为越来越多的社会领域和群体提供预防和应对风险的机制办法,能够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能够有力推进保险降本增效,全面提升行业绿色发展水平。保险机构对风险标的实施有效治理,减控风险事故发生的频度和烈度,能够减少各类资源的浪费,直接降低保险经营成本、提升业务经营效益,是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保险业积极作为,通过精准化对接需求、精细化运营服务、精益化改造技术,推进保险服务高质量发展,在农业农村防灾减灾、社会民生安全保障、生产安全事故预防、环境生态保护治理、自然灾害防治救助、网络安全技术管理、交通安全事故治理等各领域提供风险减量服务,切实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网财经记者:中国人寿财险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有哪些发展理念?设定了哪些发展目标?
傅天明:中国人寿财险作为中央金融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开展业务保障工作,用实际行动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将服务“国之大者”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要求,不断提升专业性,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风险减量服务的根本工作宗旨,在风险减量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上确立了三个重要的发展目标。
一是全局化发展目标,即对风险减量服务实施全领域、全方位、全系统的战略性推进。在全局化发展目标体系下,我们积极确保三个“应当”,一是风险减量服务整体工作部署应当立足全社会和全领域,注重因势利导,全局带动,整体推进,发挥优势辐射效应,形成服务统筹化发展的实施能力。二是风险减量服务应当实施全过程减量管理,系统化分析风险链条中的结构关系,要动态识别,特性管理,精准到位;对不同社会群体和领域要深挖需求,分步实施,务求实效。三是风险减量服务应当发挥全系统能动性,充分调动公司各级机构、各个板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基层因地制宜、专业创新;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中国人寿集团综合金融的协同优势,在风险减量服务机制上推进产寿互动、产银互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
二是数字化发展目标,即推进服务全过程数字化。数字化进程是风险减量服务的必由之路,中国人寿财险向新而动,将风险减量服务的数字化发展作为公司转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队伍组织、专业工具配套、技术资源整合等方面,为数字化发展准备条件。在数字化整体目标体系下,我们将平台建设、数据优化、智能应用、场景衍生进行归类研发,以数字化技术创新推进风险减量服务模式迭代。
三是融合化发展目标,即实施全行业大融合的发展方略。中国人寿财险在风险减量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发展中坚持开放、共享、共赢的合作理念,广泛的与各行业企业、专业机构、协会组织以及科研院校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合作,让保险服务回归实体经济、回归社会生活,以优质的服务体验赢得合作伙伴,进一步促使公司经营与各行业领域深层次融合,推进风险减量服务向纵深发展。
中国网财经记者:近年来,中国人寿财险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已开展了哪些实践?有哪些具体措施与典型经验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衡量目前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傅天明:中国人寿财险将风险减量服务视为公司新时期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之一。近年来,不断加大资源投入,在业务发展的各个层面密集部署和落实相关服务工作,确实做出了一些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机制效能,服务安全生产。我们积极落实安全生产领域推进市场机制建设的要求,配套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产品,结合现阶段安全生产的发展实际,在服务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强化科技赋能优势,通过组织激励机制让最能够治理安全的人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帮助企业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向一线推进落实,服务建设成效赢得了政府、企业和职工的一致好评。目前,我们在安全生产领域,已经形成了服务危化和制造等行业的“数据化安全生产预防链”模式、服务冶金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模式、服务建设工程的“无人机+安全大模型”模式、服务矿山领域的“智慧风险监测”模式、服务普通工贸行业的“全过程隐患清查”模式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机制。2020年,我们与清华大学共同成立“工业安全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不断研发和完善安全生产领域的大数据智能技术。目前科技成果正在服务全国1.1万家企业的18万一线员工,初步形成了“机器助人”的安全服务新机制。截止2024年一季度,我们已为客户企业排查安全隐患120余万条,提供安全培训90余万次,服务企业平均工伤事故率下降24.7%。
二是夯实基础能力,服务“三农”领域。我们以农业保险等涉农保险为抓手,联动开展涉农资金融通、银行信贷支持,全力助力守好“三农”基本盘,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持农业强国建设。在具体服务举措上,我们建立了“三农”保险服务站,实现农险服务面对面,确保服务精准、高效、便捷;配置农业查勘车、无人机和遥感卫星等技术手段,提升林业、畜牧业、种植业等的防灾防损能力;通过持续专业培训,我们组建了一支“懂农事、知农时、察农需”的专业化农险基层服务队伍。目前,我们的农业保险风险减量服务已经覆盖了36个省市自治区和单列市的1600多个县。
三是创新科技平台,应对自然灾害。我们综合多学科风险理论与管理技术,自主建设了“安心防”风险减量管理平台,向全社会提供防灾预警、风险评估、经营热图、历史灾损、历史气象、风险累积、防灾防损专家库、客户风险档案等风险减量服务,用科技手段解决灾害风险“看不清、看不全、管理难”的问题。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推送综合灾害预警信息超过4000万次。在近期应对广东等地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我们运用“安心防”智慧防灾防损云平台进行灾情预警,向社会大众和公司客户发布天气预报预警和防灾避灾信息超过75万条;在灾情到来之前组织内外部专家,对易涝区域、易损企业进行灾前风勘,灾前共对110家企业、242处水淹黑点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服务,发送风险整改建议书38份,起到了很好的减灾效果。
四推动综合治理,服务民生保障。我们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在衣、食、住、行中的安全需求。在食品安全方面,中国人寿财险创新食品安全全过程管理,实施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管控,推进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并将食品安全标准向产地和产业链延伸;组建食品安全风险审查员队伍,发动自有员工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和标准,开展辅助性安全检查;我们还借助数字化技术,为商户提供了“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系统,通过创新服务和科技赋能真正为消费者“吃得放心”提供安全保障。在住房安全方面,我们在建筑设计和建设期间就介入风险减量管理,聘请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对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引入卫星遥感、红外热成像、内窥镜成像等技术,及早发现建筑质量与安全隐患,督促整改;在房屋建成后定期巡查房屋主体及附属设施质量安全,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老百姓“住的安心”提供安全保障。在交通安全方面,我们在做好“警保联动”各项工作的同时,为客户提供警保路巡、交通事故快处快赔、道路救援、路线指引等暖心服务,同时大力宣传“一盔一带”等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走进学校、企业开展交通安全巡讲。我们很多地方机构还主动担负起对交通标识模糊、涂改等隐患的巡查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做好服务。在社区安全方面,我们积极推进社区安全的联防联控,通过消防、反诈等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发动社区群众识风险、懂应急、除隐患;创新社区安全“志愿者”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保险业务人员和网格管理人员的机动优势,实施“九小场所”的动态风险排查,将燃气、火灾等安全智能应用工具向社区志愿者和干部群众免费开放,有效的提升了社区全民安全互动的组织效能。
总体而言,虽然近年来我们在风险减量服务工作中取得了成效,但在服务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上还非常不足,特别是在一些实体经济急需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领域,我们的工作还没有深入到位。从长期来看,风险减量服务是一个生态化和体系化的过程,其实施的多样性、专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需要保险业花费更大的精力、投入更大的资源去逐步建设、深化和完善。那么在投入与产出间的关系上,我们就不能只看账面收益,还应该着眼于社会价值与长期效益进行综合考量。
首先要立足大局、服务大局,围绕国家治理的重点领域实施投入,考虑成效。风险减量服务是推进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趋势要求,是服务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金融市场机制,因此保险业投入要更加侧重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实,要重点考虑治理成效;要综合和客观的评估风险减量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贡献、品牌价值、生态经营、资源汇聚等各方面收益,做好战略性财务规划。第二要关注投入效率和能力配套,要精准高效的投放各类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在风险减量服务上要注意精准施策,要将能力建设投入与发展领域的安全需求相一致、相协调,要注意优化调配和整合各类资源,推进重点领域的重点投入;要避免在同一领域的不同层面进行同质化建设,出现资源浪费。第三要兼顾成本,精细运营,确保持续发展。风险减量服务投入要以降低保险业务的经营成本为直接目标,要确保能够完成“服务增益”的经济循环,这是风险减量服务赖以存在的发展基础和原动力。如果不能有效达成这一目标,服务的可持续性就将成为问题。
中国网财经记者:在实施风险减量服务的过程中,中国人寿财险是否有遇到挑战或困境?有哪些针对性解决方案?
傅天明:风险减量服务工作涉及领域很广,资源需求体量比较大,体系化、专业化要求高,建设周期也比较长,这些工作特质对我们确实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出现了一些阶段性的问题和困难。概括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风险减量服务的认识问题。认识不足从根本上制约着风险减量服务的市场化推进,这一情况与当下市场竞争发展水平和主体经营逻辑紧密相关,短线经营考核与长期战略布局的有机配套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二是实施风险减量服务的能力问题。目前风险减量服务工作的专业和效率性要求很大程度上是高于保险业现实服务能力水平的,我们现阶段的人才、技术、资源、机制等要素的准备还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各领域安全发展的需求。
中国人寿财险近年来根据风险减量服务工作实际,专门配套风险减量服务实施的相关方案和举措,逐步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首先是发挥组织优势引领观念转变,着力在提升发展意愿上下功夫。公司制定《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风险减量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完善任务分工,强化组织保障,配套考核激励机制,推行风险减量“一把手责任制”,实施干部传导、全员参与的带动机制,激发全系统转换经营观念,开展减量创造与服务创新。二是坚持“人才为本”推进“自主可控”,重点弥补专业化发展短板。中国人寿财险在推进风险减量服务向纵深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专业自主”统领全局。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打造技术为基础的专业服务管理体系,科学高效的运用市场技术资源,优化统筹财务投入配置,重点推进全员服务的专业化发展战略。三是实施科技创新改善服务质效,快速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中国人寿财险依托风险减量科技创新,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和风险因素的快速发展变化,采取经验、数据、模型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弥补当前服务中人力、时间、空间和效率的不足,帮助客户全面、精准、便捷的实施风险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国网财经记者:下阶段,中国人寿财险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还有哪些发展规划?保险业未来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有哪些可行的创新方向?
傅天明:风险减量和全过程数字化是财险业迈向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人寿财险将风险减量与数字化发展并轨,是公司实施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和关键步骤。在发展规划上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保障、服务乡村振兴三个重要领域,将资源投入和能力建设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安全服务保障倾斜,在推进服务模式和技术革新中更加注重人才效用,在服务体系建设中继续强化数字化支撑和全过程开放,进一步探索中国人寿财险风险减量服务特色化发展之路,为筑牢社会发展的安全基石贡献国寿力量。
关于风险减量服务方面的创新,我们预计未来行业将会呈现四个重要的趋势。一是组织模式现代化。未来,保险业将主动打破壁垒隔阂,充分运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合一切有意愿推进高水平安全发展的力量,以组织创新带动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在安全技术、专业人才、服务数据、组织管理、发展收益等方面开放共融、共建共享,推进风险减量服务的高水平发展,助力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二是风险治理数智化。大模型和价值数据的结合,将进一步促使风险减量服务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借助机器深度学习的回溯性与创造性的良性传递,风险减量专业技术的递延力和穿透力将得到指数级的放大,保险业将能够实施多领域、多线程同时并举的人机协同服务,数智化发展将逐步变革传统风险减量的服务形式与效能。三是服务发展特色化。风险减量服务领域囊括了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给予保险行业前所未有的施展专长的大舞台,未来服务创新一定是因地制宜、聚焦优势、各有所长、百花齐放,市场各类主体各具特色的创新服务将成为行业良性发展的新生态。四是实施进程标准化。随着行业风险减量服务不断走向成熟,标准化管理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未来,保险行业将会立足实际,以各主体的优秀实践为基础,聚焦风险内涵和特性进行标准化“制造”,行业将会在各个产业和风险领域不断总结符合减量管理需要的实用性标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为全社会提供安全管理的实施规范和操作指南。
最后,感谢中国网给予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未来,在全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保险业风险减量将服务社会发展更加平稳有序,服务人民生活更加的安定殷实!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