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25日讯(记者魏国旭 刘小菲)三生国健近日披露公司2023年业绩称,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0.14亿元,同比涨幅22.84%;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95亿元,同比涨幅497.63%,基本每股收益0.48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0元。
三生国健表示,营收增长主要是因主要产品益赛普通过加大医院覆盖和相关科室覆盖等多种方式加快市场渗透,带来销量的增长;在医院覆盖持续增加、通过不断累积的循证医学证据所带来的医生和患者认同度的提升以及药品可及性改善等多重因素促进下,赛普汀持续快速放量增长;取得与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抗体肿瘤及眼科管线授权收入部分款项。
管线布局方面,三生国健透露,2024年公司608项目预计将在2024年底完成银屑病适应症的NDA申报;611项目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将完成III期临床入组,青少年特应性皮炎适应症将完成II期临床入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适应症将会获得II期临床主要终点数据。
三生国健将利润增长归因于持续进行工艺优化和对工序等精细化升级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综合毛利率提升;公司内部精细化管理所带来的效率提升,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较去年同期下降;在聚焦自免的战略指引下,研发投入与上年持平的基础上,公司在研管线持续优化,对非自免研发项目不再追加研发投入,同时公司将进入临床III期发生的与研发项目直接相关支出进行资本化,导致研发费用化金额相比上年同期减少。
在利润增长的背后,三生国健将面对的是核心产品纳入集采后的售价冲击和CDMO业务乏力重新聚焦自免后的市场竞争。
核心产品面临集采扩面风险
年报显示,2023年三生国健旗下核心产品益赛普恢复增长,其中国内收入同比增长10.50%。三生国健称,其快速增长存在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客观因素,同时益赛普不断拓展市场,提升患者覆盖率,带动了销量持续。
但是,益赛普已在国内上市近20年,在医保政策层面药品集采覆盖面将持续扩大的背景下,报告期内,益赛普以127元/支价格作为拟备选产品中标广东集采联盟,产品价格较非集采区域大幅下降,这将对益赛普销售收入增长带来不确定性风险。
从产销数据上看,益赛普占据着三生国健产销“冠军宝座”。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益赛普12.5mg产品85.7万支,同比增长37.2%,销售78.49万支,同比增长15.39%;生产益赛普25mg产品250.11万支,同比增长41.31%,销售224.12万支,同比增长27.63%。但大规模的生产也拉高了库存,两类产品的库存分别增长了130.21%和200.58%。
此前,三生国健曾下调益赛普售价。2020年10月,公司公告称,要在全国范围内下调益赛普价格,降幅50%。降价后,25mg规格的产品,单价由原来的643元/支降至320元/支;12.5mg规格的产品,单价由374元/支降至188元/支。这一价格高于集采定价。
三生国健也在年报中提示,医保局将从“填空”和“补缺”两个维度扩大集采覆盖范围,鼓励对已有省份集采、价格竞争充分的品种开展带量价格联动,这将对益赛普 2024 年度的销售收入构成较大挑战,2024年度面临集采扩面的风险。
CDMO业务增长乏力
与此同时,三生国健曾寄予厚望的CDMO业务陷入增长乏力。分行业看,公司CDMO业务年内营业收入6397.91万元,同比下降32.97%,营业成本为4026.16,同比增长9.53%,毛利率下降了24.42个百分点。
在2021年报中,三生国健曾披露工作规划,将CDMO业务作为重要方向之一,将业务由被动接单的模式全面升级,并提出在4万升的基础上扩大产能,包括上海张江基地和苏州基地。2021年12月,旗下独立的CDMO运营平台“晟国医药”在张江科学城发布。
作为新型的研发外包模式,新药研发规模的扩张势必会促进CDMO行业的大力发展。但药企做CDMO具备难度。此前的业绩会上,药明生物CEO陈智胜曾表示,这是由几个原因决定的,包括利益冲突,知识产权保护,药企和CDMO企业做事的思维方式不同。
新业务不顺的三生国健或在收缩战线。2023年公司贯彻的是聚焦自免的战略方向,对非自免研发项目不再追加研发投入,但这也造成了公司研发投入的下滑和研发人员的流失。
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为2.8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9.89%,2022年研发费用下降幅度为30.35%。2021年-2023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分别是354人、307人和26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人数为26人、18人、11人,硕士研究生数量为152人、87人、54人。
对此,三生国健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研发人员有所减少跟公司聚焦自免的战略实施紧密相关。公司在聚焦自免战略指导下减少对非自免管线比如肿瘤领域的研发投入的同时又进一步提升研发效率,从而降低了人员需求。虽然公司研发人员有所减少,但研发效率大幅提升,尤其公司的自免管线推进速度持续加快。未来随着公司自免管线的进一步丰富和扩大,预计研发人员数量将随之增加。”
(责任编辑:房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