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态势如何?行业前景咋样?政策风向是什么?中国网财经特别策划《财访间》栏目,专访权威专家、学者、企业家,用宏观数据描绘经济脉络,从细微之处透析发展机遇。
中国网财经12月1日讯(记者 畅帅帅)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以下简称“支持民营经济25条”)。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接受中国网财经专访时表示:“要从更广泛、更系统的角度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觉得还需要解决思维惯性的问题。所有政策举措出台不能说只针对这类企业、针对那类企业,而是所有的市场主体都‘一视同仁’,这个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网财经:在您看来,“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中有哪些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赵锡军:新的“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它汇总了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一些综合性的政策措施,都放到一起来了。
具体的政策措施方面,《通知》表述更加的明确,提出量化的要求。比如说在信贷资源投入方面,《通知》明确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目标和重点。总量上,通过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相关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
同时,关于债券市场、股权多层次资本市场,还有外汇便利化等方面也有一些相对明确的提法,以及改革和创新的地方。
中国网财经:围绕金融开放,《通知》一定程度上放宽了跨境投融资的使用门槛,对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均有所放开。您怎么看这部分内容?以及您怎么看金融开放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作用?
赵锡军:《通知》专门提到了加大外汇便利化政策和服务供给,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实际上核心的就是两条,第一条是经常账户下的收支的便利化,主要是对民营企业的进出口这一块。第二个方面是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政策。
关于跨境投融资的便利化政策,实际上在几个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比如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以及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已经有推出各种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政策。“支持民营经济25条”把这些政策进一步地综合和提炼优化,让它不仅仅是在一些自贸区等区域来实施,更扩大它的范围。从这个角度来讲,“支持民营经济25条”将有力支持整个全国范围内的民营企业跨境投融资的开展。
从目前民营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来讲,它的涉外经济贸易投融资往来是占我们国家很大的比例的,包括民营企业占我国进出口、跨境投资以及一些对外的经贸合作,现在比例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新型民营企业,比如跨境电商、新能源车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已占到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50.9%。
随着民营企业占比的提升,实际上非常需要国家和政府给他提供更多的资源来支持国际业务发展,从而支持我们更高水平的开放和更大程度的参与国际竞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支持民营经济25条”实际上对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无论是进出口结售汇的便利化,融资的便利化,还是对外拓展市场、对外开展合作、对外投资等都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中国网财经:“融资难、融资贵”一直以来都是很多民企遇到的困境之一。《通知》34次提及“融资”,并且提出“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并提到“加大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等内容,您怎么看?以及您认为该如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赵锡军: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微的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存在,而且是尤为突出。不仅仅是中国,这是一个全球各个国家可能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我国各个部门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支持民营经济25条”里也有很多的措施,实际上可以说是大部分的措施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可以看到,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民企的融资问题,政策的落地将有力支持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那么怎么样从更广泛、更系统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还需要解决思维惯性的问题。因为从思维惯性来看,我们总是认为民营企业要“另眼相看”,《通知》强调,引导金融机构树立“一视同仁”理念,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在解决认识问题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够制定相应的“不另眼看待”民营企业的各种政策。所有政策出台不是说我要针对这类企业、我要针对那类企业,而是所有的市场主体都“一视同仁”,这个我觉得是一个需要解决的,且很重要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要针对各类企业,也包括民营企业相应的特点来出台相应的政策。《通知》里实际上有很多的措施是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出台的,根据民营企业的需求创新产品,提供服务。但同时,我觉得根据需求创新举措是一方面,后续的支撑和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知》提出,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财政奖补和保险保障等措施,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加强部门合作,完善信用信息共享、融资担保、便利票据贴现、应收账款确权、税收等配套政策和机制,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金融机构要加强宣传解读,主动将金融支持政策、金融产品和服务信息推送至民营企业。
我们看到,《通知》既提到了在产品的供应创新的阶段要做哪些,也提到了在后续支持和维护方面要做哪些工作,是一整套的政策措施。
中国网财经:今年似乎听到很多企业都在谈困境和生存问题,您怎么看这种现象?明年会好吗?
赵锡军:实际上不只是中国企业面临这样的困境,在经历了疫情冲击以后,全球的企业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实际上对投资者、对企业、对市场主体的信心和未来的预期都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的情况在今年依然存在,不仅是持续存在,而且有一定程度的强化,状态更加严峻了。要解决的话,我们是要下大力气、大功夫的,不仅仅是在金融方面,实际上调整整个市场的预期,提升企业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要有更多更切实的政策,从支持扩大激励投资,到刺激消费,提升拉动消费,到拓展国际市场等多个方面发力,可能才能够把三重压力带来的影响逐步消化掉,让企业有更加高昂的斗志去迎接挑战。在目前的情况下,我觉得如果没有更强有力的措施的话,市场主体信心不振是很难在短期内扭转的,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做更多的更大的努力。我相信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在提振市场信心等方面有相应的安排。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