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21日讯(记者 张紫祎) 国新办3月20日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署长俞建华研判今年外贸形势指出,比较来看,我国竞争优势依然明显,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整体好转,外贸前两个月平稳开局的势头有望保持下去,对今年我国外贸实现促稳提质的目标充满信心。
针对“在港口的集装箱空箱数量增加”一事,俞建华表示,这里面有前一个时期新集装箱投放量过大、国内堆存成本较低、国外疫情缓解后空箱短期大量回流的原因,也有季节性规律作用。大量空箱在我国港口蓄势待发,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国际市场依然看好我国下一阶段的出口能力。
发布会现场(中国网 庞睿 摄)
外贸前两个月平稳开局势头有望保持下去
“海关在密切监测3月以来的外贸发展形势。我们的整体看法是,开局平稳,趋势向好。”俞建华表示。
从规模上看,前两个月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增长0.9%,比预期要好。从构成上看,疫情期间我国率先复工复产,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出口大幅增长,抬高了外贸基数。如果剔除“一次性因素”,今年前两个月进出口增长超过10%。从趋势上看,按周监测,2月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明显回稳,2月最后一周比前一周环比增长超过15%。
不过,当前外贸确实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外需减弱最受关注。全球通胀高企,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对全球贸易构成了持续冲击。世贸组织近期预测,今年一季度全球货物贸易疲软,预计全年仅增长1%。除此之外,一些国家强推“脱钩断链”,地缘政治风险,最近西方一些国家金融市场的波动等对全球贸易环境产生冲击,也是我国外贸促稳提质的外部挑战。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积极乐观的一面。”俞建华说,前两个月,在经营主体方面有更多企业进入外贸领域,海关新备案外贸经营主体4.6万家,说明大家的信心在积聚、恢复。在订单方面,根据监测,新增出口订单金额增长企业比重连续提升。在新动能方面,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合计出口增长六成。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5.8%。在贸易多元化方面,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超过10%,对RCEP其他成员合计进出口增长超过3%。
针对“在港口的集装箱空箱数量增加”一事,俞建华表示,这里面有前一个时期新集装箱投放量过大、国内堆存成本较低、国外疫情缓解后空箱短期大量回流的原因,也有季节性规律作用。
“大量空箱在我国港口蓄势待发,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国际市场依然看好我们下一阶段的出口能力。从海关最新数据看,2月下旬以来,出口用箱量在持续增长。”俞建华说。
他表示,综合起来看,外贸形势还是严峻复杂的,但也蕴含了不少机遇,困难更多是全球性的。比较来看,我国竞争优势依然明显,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整体好转,外贸前两个月平稳开局的势头有望保持下去。因此,我们对今年我国外贸实现促稳提质的目标充满信心。
针对企业痛点难点,研究新的政策举措
外贸形势发展,经营主体是关键。去年,海关出台多项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助企纾困降成本措施,并取得了预期效果。
在保畅通上,与一些贸易大国相比,我国货物进出口总体上不仅没有因疫情受阻,而且通关更加快捷、更加便利。2022年12月,全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分别压缩67%和92%。
在降成本上,支持企业享受各类税收优惠政策,仅去年就为外贸企业减税、退税2850亿元。
在优服务上,开展“海关关长送政策上门”,创新大宗商品“先放后检”,农食产品“绿色通道”等监管模式,将87种商品编码调出法检目录,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俞建华介绍,海关总署正在对此前出台的23项措施进行评估,能够保留的都将保留,确保政策的延续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调研针对现在企业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还要研究新的政策举措。主要考虑四个方面,包括畅通进出口物流,优化口岸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支持新业态发展等。
优设施搭平台促联通 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口岸营商环境直接关系到广大经营主体的切身利益和获得感,一段时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过去一段时间来,海关在各方面密切配合下,就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口岸通关的时间更短了、通关的成本更低了、通关的手续更便捷了。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永远在路上。”海关总署办公厅主任赵增连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出新的有力举措,概括起来可以用15个字表述:优设施、搭平台、促联通、强合作、提效能。
一是优化口岸设施。海关正会同有关方面,加快推进重要边境口岸的扩能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边境口岸通关能力。正在指导海南省落实自由贸易港口岸布局方案,加快自贸港口岸建设,为下一步如期封关运行提供口岸设施保障。
二是搭建服务平台。优化“通关+物流”“外贸+金融”相关服务,为企业提供通关物流全流程信息查询、出口信用保险办理、跨境结算融资等服务。
三是促进内外联通。积极推动陆路边境口岸复通。进一步促进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跨境班列发展,支持各地“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
四是强化国际合作。大力推动“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国际合作,协调推进智慧口岸建设,稳妥推进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单一窗口”合作,推动跨境贸易相关单证交换共享。
五是提高通关效能。在前期评估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组合港”等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公布口岸通关流程和主要环节作业时限,将通关时间稳固在合理区间内,给广大企业提供相对稳定的通关预期。
持续完善跨境电商进出口退货措施
跨境电商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这几年跨境电商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数据显示,新时代十年,跨境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期,过去五年,从2018年进出口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2年的2.11万亿元人民币,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商品通过跨境电商进入国际消费品市场。
据悉,目前,在全国已经设立了16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经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已经覆盖31个省市区。
海关总署副署长孙玉宁介绍,跨境电商有别于传统的贸易方式和贸易特点,它呈现出碎片化、海量化、信息化的特点。数据显示,跨境电商的进口清单数量是同期货物报关单数量的56倍,每单平均价值不足货物报关单的万分之三。“在监管过程中,我们查获了枪爆物品、毒品、管制类精神药物、侵犯知识产权物品、“异宠”等违禁品。应该说,这些新情况都对海关监管工作提出了挑战。”
他表示,下一阶段,海关将继续坚持“创新、包容、审慎、协同”的监管理念,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主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在强监管上“下功夫”。运用智能化的验核手段,通过对报关单证的真实性验核,防范跨境电商走私行为;加强与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的协作,把风险防范关口前移,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海关监管风险;广泛开展商品条码应用,加强对商品溯源管理,让消费者安心放心;持续关注境外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另一方面要在优服务上“出实招”。支持跨境电商企业电子缴税,便利企业线上办理;推广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用”,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强化数据分析服务,为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预期引导;优化海外仓申报流程,服务企业进一步扩大出口;持续完善进出口退货措施,解决企业和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严格防范“异宠”等外来物种入侵
当前,不少年轻人热衷于养“异宠”,同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异宠”写入其中。什么是“异宠”,又会带来哪些危害?
对此,赵增连表示,之所以称为“异宠”,主要是有别于传统的猫、狗等传统伴侣动物的一些特殊动物。说它特殊,主要是有一些已经令我们曾经为之动容的小动物竟然成了宠物,比如蛇、蜥蜴、角蛙等,这些“异宠”长相奇特、色彩斑斓、与众不同。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异宠’,这就反映出‘异宠’已经不是简单的生活宠物,而是另有隐忧。”赵增连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这些“异宠”多是外来物种,它威胁生物的多样性。一些“异宠”一旦发生逃逸或被遗弃到自然界,在没有天敌的情形下会迅速繁殖扩散,威胁到本土生态系统。二是威胁农林牧渔生产安全。一些“异宠”一旦到了自然界,往往会对本土物种形成巨大威胁,甚至会导致本土生物种群急剧下降。三是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一些“异宠”有攻击性,如网上看到的火蝾螈、野蛮收获蚁,有的“异宠”甚至有剧毒,比如巨人蜈蚣、箭毒蛙,还有的“异宠”携带多种病菌,会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对此,海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格防范“异宠”等外来物种入侵。一是加强口岸检查,海关利用X光机、CT机等技术手段来防范“异宠”随邮件入境。二是开展专项行动,坚决打掉非法引进“异宠”等外来物种的犯罪团伙。三是强化联防联控。对内加强部门合作,形成执法合力;对外加强源头管控,压实境外主管部门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四是营造社会共治氛围,没有人购买,就不会有人售卖。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加强对寄递企业、进境旅客宣传教育,千方百计强化民众生物安全意识。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