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17日讯(记者 王金瑞)2023年首次降准来了。今日,央行宣布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业内专家表示,在当前银行业负债成本承压、净息差持续收窄至历史低位的情况下,央行适时降准,有助于更好的激发实体融资需求,稳经济、降成本,并有效缓解银行负债和经营压力,增强经营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央行宣布降准0.25个百分点
3月17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显示,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决定于2023年3月27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在此之前的3月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关于降准,央行行长易纲表示,2018年以来央行14次降准,平均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近15%降到了不到8%,降了7个多百分点。“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关于此次降准的原因,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称,当前海外银行业风险加大,全球流动性承压,外部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今年前两个月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回升向好走势,但整体复苏基础尚不稳固,需要货币、财政等政策继续协同发力。
温彬进一步指出,因此为更好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缓解年初以来银行缺长钱的压力、配合财政前置发力,以及稳定市场预期等,央行在加大MLF超额续作的同时,继续通过降准来释放中长期流动性、提振信心,以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和银行业平稳运行。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目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国内消费和需求恢复,需要适度货币环境支持。央行通过降准意在向银行体系释放低成本、长期限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力度,优化信贷结构,促进消费和内需加快恢复。
有助于更好激发实体融资需求
“降准的主要目的还是释放流动性。”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追加流动性有助于增加资金供给,对银行来讲是释放流动性,增强了银行体系向实体经济提供贷款的能力。银行体系流动性的释放,有助于提高整个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的基础,更好地发挥银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温彬指出,降准对于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更为有效。近几个月来,MLF虽然延续加量投放,但是价格偏高,不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在当前银行业负债成本承压、净息差持续收窄至历史低位的情况下,央行适时降准,有助于更好的激发实体融资需求,稳经济、降成本,并有效缓解银行负债和经营压力,增强经营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作为近年来少数几个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我国货币政策近年来虽然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但一直保持稳健的基调不变,并未超发货币,未实施“大水漫灌”等宽松手段。而且我国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从2月数据看,CPI同比仅上涨1%,通胀形势温和可控,未来通胀压力并不大。
“此次降准之后,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7.6%,还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因此,未来降准仍有一定空间。” 董希淼称。
央行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搞大水漫灌,兼顾内外平衡,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