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介绍: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完善金融服务,防控金融风险,努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自即日起,人民银行在官方网站、政务微信公众号及中国网财经开设“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专栏,将推出系列文章,介绍人民银行的履职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思路,欢迎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人民银行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双向波动成为常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实践证明,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安排,有效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功能。
一、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
一是不断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提高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2015年8月,增强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汇率收盘价、综合考虑外汇市场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提供中间价报价。2015年12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系列,引导市场更多从一篮子货币视角全面客观看待人民币汇率。2016年2月,明确“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2017年5月,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核心成员讨论提出在“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报价模型中加入“逆周期因子”,以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2020年10月中间价报价行陆续淡出使用逆周期因子。规则清晰、透明公开、市场主导的中间价形成机制沿用至今。
二是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有序扩大汇率浮动区间。2005年汇改以后,人民银行因势利导择机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不断增强汇率弹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日浮动幅度从2007年的千分之三逐步扩大至目前的百分之二。
三是建立健全外汇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建立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制度,通过价格手段引导市场主体基于实需背景合理安排远期结售汇,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建立并完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使市场主体跨境融资水平与宏观经济热度、整体偿债能力和国际收支状况相适应,控制杠杆率和货币错配风险。2016年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开始实施。动态调节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优化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以上制度安排旨在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可根据宏观审慎需要和外汇供求形势变化对相关参数进行灵活调整。
四是推进外汇市场发展,建立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丰富外汇市场产品体系,扩展市场参与主体,推进市场对外开放,完善外汇市场基础设施,逐渐形成了功能完善的多层次外汇市场体系,市场主体多元化外汇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市场化价格形成和传导机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和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CFXC)共同构成中国外汇市场自律体系,推动中国外汇市场从过去以他律为主转向他律和自律并重。近年来,人民银行、外汇局持续加强汇率风险管理宣导,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指导金融机构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
二、汇率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人民币汇率形成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人民银行已退出常态化干预,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需决定,在发挥价格信号作用的同时,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人民银行主要根据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平衡了国际收支,促进了内外部均衡。
二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人民币可兑换程度不断提升,汇率双向浮动特征明显,年化波动率保持在3%-4%左右,较好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在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和全球蔓延、世界经济衰退、全球通胀和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等多轮重大冲击考验中,人民币汇率均能迅速调整,并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均衡,有效发挥了对冲冲击的作用。
三是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汇率稳定不是固定在具体数值,而是在动态变化中实现均衡。2005年汇改以来至2022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中间价分别累计升值约20%、45%、47%,同期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分别升值49%和52%。2022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2021年末基本持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贬值幅度明显小于同期美元指数升值幅度;人民币对欧元、英镑、日元明显升值,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强势货币之一。
四是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外汇市场基础更加牢固。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人民银行加强预期管理和引导,外汇市场预期保持平稳,中间价、在岸价、离岸价实现“三价合一”,避免了汇率超调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可交易货币超过40种,交易品种涵盖国际主流外汇交易产品,2012年以来交易量增长了三倍,2021年达到了36.9万亿美元。市场承受冲击能力明显增强,银行间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衍生品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已涵盖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等国际外汇市场基础产品体系,有效满足了市场主体各类汇率避险需求,市场主体适应人民币汇率波动能力不断提升。2022年上半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规模达到7558亿美元,同比增长29%,外汇套保比率比去年全年上升4.1个百分点,达到26%。
三、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
疫情暴发后,中国率先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韧性不断增强。近期我国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在全球高通胀的背景下保持了物价的基本稳定,贸易顺差持续保持高位,今年前8个月贸易差额5605亿美元,同比增长57%。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显现,经济基本盘将更加扎实,这是汇率平稳运行最大的基本盘。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政策空间充足,工具箱丰富。同时,人民币的趋势是明确的,人民币资产是安全的,未来世界对人民币的认可度会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合中国国情,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经受住了多轮外部冲击的考验,人民银行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能够有效管理市场预期,为汇率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从近年来走势看,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和美元指数没有一一对应关系,美元升值、人民币更强的情形也曾经出现过。前两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后,随着市场形势变化,汇率重新回归7元下方,市场供求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外汇市场有能力实现自主平衡。必须认识到,在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下,汇率的点位是测不准的,双向波动是常态,不会出现“单边市”。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坚定不移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好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作用。持续推进多层次外汇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树立风险中性理念。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坚决抑制汇率大起大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