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2月9日讯(记者安然 朱玲)8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提到,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制。综合考量安全可信基础设施、发行系统与存储系统、登记中心、支付交易通信模块、终端应用等,探索建立完善法定数字货币基础架构标准。
除此,《规划》还提出推进数字货币6大标准建设,包括:研究制定法定数字货币信息安全标准,保障流通过程中的可存储性、不可伪造性、不可重复交易性、不可抵赖性。研究制定法定数字货币业务和应用标准,确立发行、流通和回笼各环节的标准化流程;研究制定法定数字货币技术标准,助力提升法定数字货币技术安全性、先进性;研究制定法定数字货币基础数据元标准,提高数据规范性;研究制定法定数字货币终端技术标准,促进完善终端受理环境;研究制定法定数字货币评估检测标准,规范各相关系统与产品的检测指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在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时表示,数字货币在过去一年多的各地试点过程中不断丰富落地场景、扩大交易规模,在各方面较好地经受了考验,但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围绕数字货币进行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考虑到数字货币本身是电子化形态,且支持双离线支付,确实在不可伪造性、不可抵赖性、不可重复交易性等方面存在更高要求,将来数字货币还将加速在下沉市场上进行现金替代,并引入更多的金融机构和场景服务机构参与。由此,加强标准化建设、堵死风险漏洞十分必要,将在加快数字人民币推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看来,标准的研制一方面能够强化法定数字货币的安全性,为法定数字货币的后续普及筑牢根基;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法定数字货币在发行、流通和回笼各环节的流程统一,便于后续按需进行调节和管理。此外,通过各类标准工作的制定使得数字货币相关的工作机制协调、有效运转,能够有效助力数字货币从当前试点阶段逐步过渡到全面普及、应用阶段。
(责任编辑:金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