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月17日(记者安然 朱玲)“数据资产化是下一个颠覆世界推动时代发展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中国是世界的数据大国,推动数据资产化对中国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意义非常重大。”在2022数字经济大会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原副总裁朱民如此表示。
朱民提出,中国要在数据资产化上走在世界前沿,须抓紧构建数据资产生态,包括发展计算技术的内生安全性和向善性;定义所有权,以及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和分配权的分离;平衡保护隐私和共享使用,数据不动,数据价值流动;建立市场激励机制和分配函数;完善法律框架和监管框架;明确政府的作用和地位等。
数据资产化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数据本身没有价值,数据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产生价值。”朱民表示。但数据有很多非经济学的维度,特别涉及到隐私、合规、机密、安全,这都在数据使用流通中需要予以考虑。与此同时,从经济学的维度,数据对不同需求者、使用者的价值是不同的,它的价值怎么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数据资源是具有无限的,产权的归属、定价,最后是数据的开放和流通,它的监管、生态、法律合规甚至包括机器合规、算法合规,都变得非常重要。这些都决定了数据资产化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朱民提出要从技术、交易层面、金融化、商业模式等多维度实现。从技术上而言,通过多方安全计算MPC/同态加密、联邦学习/FDL和安全筛箱计算/TEE等技术手段保护数据的隐私安全。而对于交易层面,朱民认为,建议先不争议所有权,通过把使用权、经营权提出来,实现隐秘、机密的安全,把外部特征引进来,决定它的定价,用智能合约,按照最终市场价值来决定它的远期价值。
朱民认为,数据资产的金融化是很大的挑战。数据在应用之前,需要先进行场景拆分、清洗、标注等一系列工作,而且数据的价值链非常长,所以要有一种拍卖机制,根据市场的原则可以各种不同的成交价格把它金融化,把它交易的权益化。
“我想强调权益化很重要,因为归根到底是一个虚拟市场,虚拟市场走向远期收益,远期收益走向共享的概念,通过这样一个机制来进行定价。现在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可以用模型做出最优的动态远期定价是可以解决的。现在市场也有这样的探索和实践。”朱民表示。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目前通常有的是数据平台交易模式,通过采集数据,通过隐私处理进行去密、加密,最后以第三方的管理来进行交易,这个商业模式比较好,解决了数据互信、数据保护和数据共性的主要矛盾。朱民认为,它的局限性就是小范围的。
“可能以后会出现数据的信托模式。大家共同把数据放到一个公社,共同的拥有这个数据,通过一定的制度来共同的管理。从现在技术的角度来说完全可能以区块链技术进行处理。”朱民将其称为“数据公社”。
数据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财富
在朱民看来,过去十年基本上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而今后十年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数据驱动的智能时代。它也是两大块,一块是数字化技术,5G、大数据、AI,第二块就是碳中和技术,光伏技术等等这个是主导未来。而第一块是技术,第二块是数据的应用。
IDC对全球数据规模的预测显示,全球数据总规模将从现在的70多个ZB到2025年可达175ZB。在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的数据的总量,目前中国还只是美国的50%不到,到2025年可以超过美国。
“数据里特别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开始出现大规模的结构性数据,这个数据是宝贵的财富,剩下就是如何把数据用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现在重要的战略也是做数字经济。”朱民表示。
他提议,国家要构建数据资产化生态,包括发展计算机技术和内生安全性和向善性,保护隐私和共享,市场激励机制和分配函数,法律监管框架以及包括全球的治理机制。这一套系统建立起来,就给了数据流动创造了安全的框架。
“所以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从信息时代走向智能时代,数据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财富。”
数据算力和算法都在加速发展,整个物理世界、经济世界和社会生活都正在被数字化。朱民认为,数据资产化是下一个颠覆世界推动时代发展最为重要的里程碑。而中国是世界的数据大国,推动数据资产化对中国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继续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数据的资产化,助力中国经济走向高速度发展,改变中国经济的历史轨迹,就是换道超车”。他表示。
(责任编辑:金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