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国家发改委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开始,到2016年提出“成渝城市群”,再到2020年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何理解其中的规划演变过程?
目前我国已经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区域规划,与这些区域规划相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侧重点和特色是什么?
对此,区域经济学家肖金成进行了详细解读。
成渝不可分 两地经济上紧密联系
封面新闻: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该怎么理解规划演变的过程?
肖金成:2003年我们在研究空间结构的时候,提出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应该编制权威性的空间规划。2005年,国务院就发了个文件,提出对区域规划进行试点,当时试点选了四个地方,一个是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第二个是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第三个是成渝经济区规划,第四个是东北地区的规划。这是成渝经济区作为区域规划试点的一个背景。
为什么要把成渝作为一个经济区来考虑呢?首先我们认为成渝是不可分的,两地经济上紧密联系,一定要融为一体。从区域合作的角度,我们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第二个考虑,成渝地处长江经济带的上游,长江的上游有什么特点呢?它可以通江达海,和长江下游有一条黄金水道相连接。所以它虽然地处内陆,但是因为有水运条件,实际上和沿海地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个考虑,成渝地区的经济条件、气候条件、环境条件都非常好,而且经济基础也比较雄厚。从抗战时期开始,从上海、武汉转移了很多产业到重庆;而成都在三线建设时期也是重点,这里布局了很多的电子工业、航空工业、工业基础非常好。而且这里有1亿人口,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潜力很大。
第四个考虑,从整个西部来讲,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就是成渝地区。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它应该对西部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
所以当时把成渝地区作为一个规划试点提出来,我认为体现了国家对这个区域的重视,也体现了要把它当成一个国家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实际上当时四个试点的选择,通过规划对其他地区都能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规划年,“十二五”规划就提出了城市群的问题。
那么城市群的规划和经济区的规划有什么区别?实际上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因为经济区是体现合作,体现整个区域加强联系、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城市群,当然也有合作的问题在里边。但顾名思义,城市群是城市之间的合作,城市之间要明确功能定位。另外城市之间要加强联系,着眼点在城市,在于合理的城市体系的构建。
重庆和成都并不存在要素的竞争
封面新闻:您认为成渝两地为什么要加强合作?
肖金成:重庆当时都市区人口是700多万。成都当时都市区的人口也是700多万。人口超过500万就形成一个都市圈,所以重庆有个都市圈,成都有个都市圈,辐射半径有150公里。而成都和重庆的距离是300公里,所以我得出结论就是重庆和成都不存在竞争关系。他们各自的区域很清楚。大家都说重庆和成都是在竞争,实际上他们之间并不存在要素的竞争。因为这两个都市圈挨着,如果能够加强合作,当然就对这个区域发展就非常有利。
为什么要加强合作?因为两地优势可以互补。重庆在长江沿岸,成都不临长江,但成都的腹地比较大,周边有德阳、绵阳、雅安、眉山、乐山、南充等城市,这些城市对于成都来说有很大的支撑作用。而重庆因为行政区划的原因,腹地受到行政区划的限制。
从我国整体来看,成渝地区是西部地区条件最好、产业技术比较雄厚、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当然应该成为我们区域发展的重点。而且成渝地区还有一个特点,他对西南地区可以通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向西向南开放,这样可以辐射带动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
第二,成渝地区通过渝新欧、蓉新欧铁路成为向中亚、欧洲向西的一个通道。这样对于“一带一路”,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一个推动作用。成渝地区如果发展比较好,可以成为丝绸之路的动力源。另外还有一个陆海新通道,也就是从甘肃到成渝地区到广西,通往海洋。孟中印缅第一走廊是通往印度洋,新通道是通往广西沿海,所以这个区域潜力巨大,能带动内陆地区、西部地区、沿边地区,甚至和邻国能够都起到一个加强联系的共同发展的作用。
成渝地区理应成为国家区域发展的一个重点,所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就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一个新的概念,为什么叫双城经济圈?首先就是明确成渝区域的核心就是重庆和成都这两大都市,两个核心就是区域经济的动力源和辐射源。其次是双城经济圈的含义,经济圈实际上就要强化都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体化发展 都市圈要强调同城化
封面新闻:目前我国已经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区域规划,与这些区域规划相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侧重点和特色是什么?
肖金成:侧重点实际上就是发挥成都、重庆两大都市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把周边地区发展起来,减少经济的落差,进而对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也就是整个西部地区起到一个示范带动作用,为“一带一路”提供动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对西部地区,对长江上游地区,进而对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意义。
封面新闻:您曾经提出,成渝两个城市相向发展,就能融为一体。在您看来,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各自的优势在哪里,区域战略中的各自定位是什么?如何发挥双城的比较优势、促进协同发展?
肖金成:重庆在长江沿岸,港口有很大的优势,可以通江达海,水运的成本也比较低,所以它的交通优势、港口优势比较明显。成都主要是腹地的优势,周边地区是很好的支撑。
从产业来讲,这两个城市不相上下。成都主要是电子产业比较发达。相对来说,重庆的产业偏重一些,这两个城市还是有互补作用的。
封面新闻:您认为应该如何强化成都和重庆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
肖金成:带动作用主要是产业结构要高度化。什么叫高度化?从产业来讲,有一二三产业,三产比重越来越高就是高度化。原来是一二三产业,后来二三一产业,最后是三二一产业,这就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过程。
带动作用还体现在产业的转移上。都市的制造业,尤其是重型制造业应该向周边转移,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向周边转移。比如重庆周边有泸州、内江、自贡、广安、遂宁,很多产业可以接受重庆的辐射。
周边地区可以发展养老、休闲等产业,可以在都市周边建设特色小镇,在小城镇里边去发展,但是交通得发达,所以公共服务要一体化。
所以都市圈要强调同城化。我们有一个概念就是城市群要一体化,而都市圈强调同城化,两个层次是不一样的。
另外,都市圈实际上强调城乡的融合,都市圈一定要考虑农村,城乡融合发展,城乡统筹发展,都市圈的农村应该发展都市农业,产业要连接到一起。
专家小档
肖金成,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负责人。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