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9日讯(记者 牛荷)此次疫情中,原本不受关注的卫生防护物资,一夜之间成为了大众关注焦点。暴增的卫生防护物资需求,推动了大量相关企业复工复产、甚至“跨界”转产。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3月6日,全国经营范围含“消毒产品”的企业约6.3万家,其中,1121家经营范围含“消毒产品”的企业成立于2020年。
多家上市企业纷纷入局“消毒产品”
今年2月以来,全国出现了“消毒产品”扩产热潮,多家企业纷纷入局。
强生(中国)有限公司、东北制药(SZ:000597)、比亚迪(SZ:002594)、青岛金王(SZ:002094)、金海环境(SH:603311)、国光股份(SZ:002749)等多家公司或其子公司在经营范围内增加了“消毒产品”业务。
另外,西陇科学(SZ:002584)、红太阳(SZ:000525)、景峰医药(SZ:000908)、瑞普生物(SZ:300119)、紫鑫药业(SZ:002118)、格林美(SZ:002340)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获得《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资料显示,2月5日,比亚迪孙公司汕尾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增“消毒液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2月13日,西陇科学公告称,公司收到广东省卫健委颁发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3月6日,西陇科学再度公告称,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经营范围新增“消毒产品”。
2月25日,红太阳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南京红太阳生物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南京生化”)、 控股子公司山东科信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山东科信”)于近日分别获得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颁发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2月26日,东北制药发布公告称,经营范围新增“液体消毒剂制造和销售”。在之前的2月4日,东北制药曾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第一制药”)分别取得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和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 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
3月2日,青岛金王的经营范围新增“消毒用品”。青岛金王董秘办工作人员在回复中国网财经时表示,“目前是经营范围已经加上了,不过要实现消毒用品(如消毒喷雾等)的生产还需要进行一些资质申请、厂区的环境检测、设备的检测等,目前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
3月4日,强生的运营主体强生(中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经营范围新增“消毒产品的批发、销售”。
3月6日,国光股份公告称,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四川润尔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增“消毒产品(不含危化品)”。国光股份董秘办在回复中国网财经时表示,“农业用的‘消毒产品’此前已经在农业农村部做了登记,目前已在生产中。新增的消毒产品(比如84消毒液)可用于日常生活的消毒,也准备在卫生部门进行登记备案,不过需要办理相关手续,目前正在进行备案中。”
“消毒产品”货源充足但质量参差不齐
缘何企业纷纷盯上了“消毒产品”市场?据媒体报道,疫情期间,消毒剂等产品在电商平台大卖。天猫数据显示,2020年1月,消毒液和洗手液位列卫生防护用品的第二和第三位,仅次于口罩,销售额分别达到2.4亿元和1.2亿元,同比去年增长8倍和6倍。
而另一组数据显示,2013年~2018年的五年间,我国消毒液市场仍取得了平均每年5%的增速,并在高端消毒液方面逐步实现了自给自足。其中,2018年我国消毒液市场规模达到105亿元。
据工信部2月24日发布信息显示,截至当日,在库消杀产品生产企业达480多家。
2月26日,工信部官网显示,截至2月20日,84消毒液、免洗手消毒液和酒精等主要消杀产品的日常量较1月底分别提高了207%、151%和270%,从总量上看,前期供需矛盾已明显得到缓解。
随后,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消毒产品”发现,目前有多家商铺在销售“消毒产品”,包括“消毒液”、“75%杀菌酒精棉片”、“消毒湿巾”、“消毒酒精喷雾”等产品。大部分商家均表示,产品是现货,可以立即发货,且存货充足,不用担心买不到的情况。
不过,充足“消毒产品”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对消毒产品质量是否过关的思考。记者搜索聚投诉平台和黑猫投诉平台发现,迄今为止,上述两平台与“消毒”相关的投诉数量共计1326个。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3月9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与“消毒”相关的投诉数量高达980个,相关投诉内容涉及“疫情期间抬高消毒产品物价”、“虚假宣传医用酒精”、“销售伪劣产品”等。其中,2月29日,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匿名投诉称,“某电商平台售卖的75%消毒酒精远不及75%(和药店买的75%消毒酒精对比),包外装很差,字迹模糊,开口居然有黑色的脏东西,售卖假货,且该商家并不具有医用酒精消毒品销售资质。”
来源:黑猫投诉
来源:黑猫投诉
聚投诉平台目前与“消毒”相关的投诉数量达346个,其中有不少消费者投诉“消毒液实物与包装不符”、“消毒产品虚假宣传”、“高价销售消毒产品”等内容。
其中,2月24日,卢女士在该平台投诉称,“疫情期间,商家利用75%酒精湿巾做噱头达到引流效果,诱导消费者购买。收货后经试用,发现产品无有明显酒精味道,再查看实物成分是‘笨扎氯铵’,并没有任何酒精成分。”
来源:聚投诉
来源:聚投诉
(责任编辑:张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