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2月24日讯 国是论坛2019年会今日在京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在演讲中表示,经济下行压力要顶住,最重要的是要把周期性问题和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相区别,不能把周期性的问题当做结构性的问题和体制性问题,也不能把结构性的问题和体制性的问题当做周期性的问题,或混同于周期性的问题,这就需要告别惯性思维。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是,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一谈到经济下行,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逆周期调节,而除了逆周期调节之外,很少去想到还有其它方面的工具、其它方面的手段,或者说在新时代我们所创新的一些新的工具、新的手段。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从今天的会议主题,特别是这一环节的主题,我想到这样一件事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所以讲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变,凭借的是什么?赖以支撑的又是什么?我想这里有一套务实管用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讲现代化治理和现代国家治理,显然离不开宏观调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疑也包括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因而,理解新时代新使命,我们很有必要对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加以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于宏观调控有这样一段表述,要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这样一段表述与我们过去所见到的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表述,有何不同?突出变化在哪里?
我想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突出变化,我们可以一下子捕捉到,描绘了我们整套宏观体系调控的图谱,或者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图谱,这个图谱有三部分:
第一,战略导向是什么?整个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是围绕着国家发展规划而发力的,所以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察点。
第二,主要手段是什么?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这有别于以往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描述,大家可能还记得,我们曾经说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等。
3、其它手段。
这里包括了就业、产业、消费、投资、区域,虽然后面加了一个等字,但是这五个方面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把整个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图谱做了一个全面的描述。
制度化的定位,以往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什么?宏观政策体系是什么?宏观调控的手段又是什么?认识到十九届四中全会基本的关键词是制度建设,是把整个的宏观调控的理论与实践在制度化语境下做了一个全面的描述,这个是不一样的。
而制度化是什么?无非就是稳定性、长期性。这是我们要长期、稳定的贯彻执行的这套宏观调控的支柱体系。
立足点,要理解这套制度体系的全面描述和界定,是立足于新时代的,而新时代经济领域最重要的体现就是高质量发展。这是立足于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对宏观调控做出全面的描述或者是全面的界定。
而对于新时代怎么把握,对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怎么把握,四中全会做出了三位一体的概括:
1、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2、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大家可以从四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表述当中得到佐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那个基础上又进一步地讲,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如此等等。
从这样一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这一套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或新时代中国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情况表述清楚。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意识到既然说这是关于中国宏观调控的全新表述,会有突出变化的表述,这个新字、变字无疑是奔着解决新时代或者是新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而去的。
之所以提出这些新的表述,做出这些新的概括,显然是我们面临着在以往解决不了,或者是解决不好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新使命。
因而,对于这一套宏观调控制度体系,一定要结合着新使命来加以认识,我想至少有三个维度是我们不能忘却的。一是新发展理念。既然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既然中央工作会议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个新发展理念新在何处?我们都知道新发展理念,无非讲的就是10个字,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我们已经背得滚瓜烂熟,能够做到烂熟于心。
但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或者说以往的发展理念,所没有解决或者是解决不了的矛盾和问题又是什么?回顾一下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是在高速增长阶段的实践经历,我们显然知道,在过去的经济工作和宏观调控,是围绕着规模和速度而展开的。
不管做什么样的经济工作,不管定什么样的发展规划,首先想到的一个指标是明年GDP的增速是多少,规模是多大,一切、一切围绕着GDP的增速转,以GDP论英雄,这是以往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索。
而新发展理念无非告诉我们,在新时代、新阶段要注重质量和效益,要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个指导方针。
那么,这实际上告诉我们,在新时代我们做经济工作所面临的、所需履行的一个新使命,就是要把质量和效益也纳入到经济工作的视野当中来,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关注的目标是双重的,既要重GDP的规模和增速,也要重GDP的质量和GDP的效益。所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刚才杨主任讲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是并重的。
因此,判断经济形势好不好,判断经济工作做的对不对,现在的标准至少是双重的,所以这是其一吧。
其二,经济运行。当谈经济运行的时候,我们过去的分析无非就是周期性的分析视野和总量性的分析视野,论及经济运行状况怎么样,我们的眼中所呈现的一个局面就是一种周期性的波动的局面,我们总要问经济运行现在是处在衰退阶段呢?还是处在通胀阶段呢?不管是衰退还是通胀,我们总以为它是短期的,过了这一段时间,一切一切又会回到原有的轨道上去。
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至少从2012年以来,GDP的增速的态势,既不是W型的,也很难说是L型的,而是趋势性的下降,或者趋势性的放缓。
那么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在新时代或者是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运行当中所出现的问题,它既有周期性的问题,也有结构性的问题和体制性的问题,我们所见到的变化很可能是趋势性的,而不是或主要不是周期性的。因而,我们在讨论宏观调控的聚焦点的时候,就不再能像过去那样单纯的注重于周期性的变化,而要在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引入结构性变化的因素和体制性变化的因素,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经济运行当中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是周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相同交织的深刻背景。
第三,宏观政策。我们一讨论到宏观政策的时候,我想很多人一下子想到的就是需求管理,或者以需求管理的理论所支撑的需求管理政策或者叫做逆周期调节政策,但是在新时代,我们现在所提出的宏观调控的主线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以往中央经济工作会的表述,它实际上是需求管理政策的颠覆性调整和方向性的改变,以往我们可能是站在需求侧,聚焦需求总量,搞对冲性调节,追求的是一种短期平衡。而今天我们是要移步到供给侧,关注供给的结构,聚焦于经济的长期持续的发展,而动用的主要是改革性的行动。
所以,这样一种变化也提示我们,我们现在对于宏观调控所依托的工具或手段,是双重的,既要有逆周期调节,也要有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意识到我们现在的发展目标,所聚焦的主要矛盾以及所依托的宏观政策,系双重而非单一。因此对当前的宏观调控的制度体系,我想真的是有必要全面而非狭隘地去加以理解。
之所以这样讲,我想显然是针对当前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而言的,我认为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对于当前宏观政策的布局,以及对于当前的发展目标的理解,必须用双重而非单一的这样一个思维方式来加以理解。
比如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工作做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就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合理区间是怎么标识的?你可以说6%的增速是合理区间,离开了6或者跌到6以下就不合理了,但是当你注意到按照新发展理念的理解,这个合理区间既要有量的要求,也要有质的规划。如果说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同时并重的时候,对于合理区间的描述就不能仅用GDP增速一个维度,而必须同时考虑就业的状况,民生的改善状况以及区域发展的状况,如此等等,它就可能是一种多维的线索。换句话来讲,单纯追求GDP增速,试图把GDP增速稳定在某一个水平上,可能不是我们心中所向往的那个合理的区间,这是一条。
第二,对于经济下行压力的治理。当我们谈到要顶住下行压力的时候,显然首先得搞明白经济下行的压力来自何处,所谓加大是哪一个方向上加大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到按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这样一个分析视野去判断,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周期性的问题。你可以把外需的下降和内需的疲软视为它的突出代表。
2、结构性的问题。
3、体制性的矛盾。
刚才杨主任讲之所以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的时代背景就是因为主要矛盾已经转到了结构性和体制性上来了。
所以,我们讲究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可能指望有一种能够包治百病的万应良药,来解决所有的矛盾和问题。因此,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你所能操用的政策工具至少是双重的,一手是实施逆周期调节,另外一手还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经济下行压力要顶住,最重要的是要把周期性问题和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相区别,不能把周期性的问题当做结构性的问题和体制性问题,也不能把结构性的问题和体制性的问题当做周期性的问题,或混同于周期性的问题,这就需要告别惯性思维。当前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是,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一谈到经济下行,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逆周期调节,而除了逆周期调节之外,很少去想到还有其它方面的工具、其它方面的手段,或者说在新时代我们所创新的一些新的工具、新的手段。
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因而在新时代履行新使命,依照新时代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2020年的经济工作能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能不能将经济下行的压力转化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能不能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到底。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高院长的演讲,下面有请第五位发言嘉宾,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先生!
(责任编辑:曾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