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2月9日讯 (记者 赵戎)第三方支付企业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科融通)最近命途多舛。继翠微股份(603123.SH)因发布收购海科融通计划而被上交所发问询函连提17个问题之后,证监会又发布公告表示,海科融通的股东、副总经理吴静在新力金融(600318.SH)终止收购海科融通过程中,违法进行内幕交易,被安徽证监局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更关键的问题是,作为海科融通公司核心价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2021年底即将到期,在屡次被监管部门处罚并多次重组不成的情况下,到期之后牌照是否还能再续展?
监管部门的态度可能源于海科融通的“不良历史记录”。据接近央行支付管理部门的人士对本网记者介绍说,支付公司如果有重大违规记录,牌照可能被注销或到期不再续展。
根据证监会公告,此次内幕交易案所涉及金额并不大,仅没收吴静违法所得29,792.26元,并处罚款50,000元。事情发生在2016年9月,此时发布内幕交易处罚公告,再联系此前上交所发布的问询函,监管部门对翠微股份并购海科融通事宜的态度已经表露无遗。
两次并购都未成 预承诺业绩不达标
此前海科融通曾两次面临并购机会。
2015年12月,融钰集团(002622.SZ)前身永大集团拟以29.69亿元收购海科融通100%的股份,其中向海科融通股东以股份支付交易对价26.64亿元,支付现金3.06亿元。海科融通业绩补偿义务人承诺2016-2018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亿元、2.6亿元、3.4亿元。不过停牌五个多月后终止重组,原因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面临着监管政策的重大不确定性”。
2016年9月,新力金融公告正式披露重组预案,拟以股份支付18.13亿元,并支付现金5.66亿元,合计作价23.79亿元收购海科融通100%股权。彼时,海科融通业绩承诺为,2016-2019年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1.95亿元、2.7亿元和3.35亿元。
根据翠微股份公告披露,海科融通2017年净利润9,356.31万元;2018年净利润14,468.43万元;2019年1-10月净利润15,701.88万元。也就是说,即使此前两次并购成功,海科融通也是完不成业绩承诺的。 对此,上交所在问询函中也提出了相应问题。
天眼查显示,海科融通成立于2001年4月,法定代表人孟立新,注册资本2.558亿元人民币,北京海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海淀科技)持股35%。海淀科技与翠微股份实控人均为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此次翠微股份收购海科融通构成关联交易。公开资料显示,翠微股份近年业绩持续下滑,有开拓新业务的需求;海科融通虽然营业收入保持增长,但负债也大幅增长并且账面现金呈逐年减少状态。
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 牌照续展存疑
作为第三方支付公司,海科融通此前多次被监管机构处罚。2014至2016年,公司因违规移机、交易信息不真实、交易监测不到位等问题每年均有被罚记录,违规分支机构遍布济南、北京、长沙等地。自2016年至今,海科融通曾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相关规定、支付结算业务规定遭央行9次处罚。
目前市场上支付牌照价格已经严重萎缩。据2019年6月媒体报道,一张支付牌照的价格从2016年的高峰期至2019年已经缩水了60%。当时支付牌照最高可叫价30亿元的价格。如今除了业务范围包含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的牌照价值仍然受业内关注以外,其他业务范围的支付牌照均成昨日黄花。较近的一次支付牌照收购案例显示:6月份深圳市七分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央行批准,收购了银信联(北京)支付有限公司100%股权。知情人士证实的收购价格是“2500万元左右”。
另一方面,央行在2016年开始暂停支付牌照发放,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同时在金融严监管背景下,已发放被注销的支付牌照名单累计已达33家。
2011年12月,海科融通作为第三批企业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其业务范围是全国范围内的银行卡收单,不包括热门的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根据相关规定,2021年12月海科融通的支付牌照将到期,鉴于该公司多次被监管机构处罚的纪录和此次证监会系统对其进入资本市场的态度,到期之后是否能再续展令人存疑。
(责任编辑:赵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