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相比,今年的“3•15”有些特殊。疫情期间,部分金融骗术也“披上”居家防疫的“外衣”。对此,浦发银行北京分行积极践行疫情期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线上+线下联动宣传,织密金融安全“防护网”。
线上线下齐发力 织密金融安全“防护网”
线上,浦发银行采用了新媒体渠道,利用图文形式,将《国务院办公司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中消费者权益的相关内容生动展现,通俗易懂,更适宜读者接受。
此外,该行还特别推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小测试,通过H5的形式将金融消费者的基本权利、电信网络诈骗常见手法等信息融合进题目中,激发客户参与热情,有效宣传防范网络诈骗的小知识。
线下,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强化网点宣传工作,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提升营业网点员工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同时,还给辖区内营业网点统一配发“3.15”银行业和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海报,并且悬挂横幅或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标语及活动口号。
警惕“四类”骗局 牢记“六不”原则
“您想申请政府疫情专项贷款吗?”“您想为疫区献爱心吗?”“您想宅家理财坐享高收益吗?”随着疫情的出现,电信诈骗手段也出现了新花样。
在加大消费者保护宣传力度的同时,浦发银行北京分行还结合国家反诈中心公布的有关利用疫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情况发现,有“四类”骗局尤其要提醒消费者注意。
一类是以“献爱心”的形式实施的诈骗。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网络、通讯工具等多种方式,冒用红十字会或民政等部门的名义,向用户发送防控新冠状肺炎“献爱心”的虚假信息,利用群众的同情心理进行诈骗。
二类是以推销“特效药”实施的诈骗。不法分子假冒政府部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部门、药物研究(医疗)机构,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进行推销,谎称有“特效药”,或是增强抵抗力的“祖传秘方”,诱导受害者前往钓鱼链接购买,从而获取个人银行信息进行盗取资金。
三类是以提供防护用品等为名实施的诈骗。不法分子谎称可以代购或出售口罩、护目镜、消毒水等防护用品,当受害人付费购买后,不法分子找各种理由拒不发货或拉黑。
四类是冒充熟人实施的诈骗。不法分子潜入QQ、微信群,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为由,冒充群内成员骗取钱财。
就此,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呼吁广大金融消费者一定要擦亮双眼,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证好自身财产安全。面对新型金融诈骗,牢记“六不”原则,即不轻信陌生人提供的信息、不向陌生账户汇款、不透露个人信息、不随意扫码、不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不接听陌生号码的电话。如果发现被骗,一定要及时拨打110或到就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
(责任编辑:赵雅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