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产管理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近一年来,主动偏股型基金发行规模持续“井喷”,头顶“光环”的绩优基金经理们甚至成为90后“追星”对象……种种迹象表明,公募基金正在成为普及度较高的理财产品之一。
不过,纷至沓来的新生代基民中,有一部分人是在缺乏常识的情况下盲目投资,例如,有基民直接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从某呗借钱买基金”的经历。这也让此前一直存在的投资者非理性买基金的现象,再次引发市场争议。
另一方面,《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公募基金“大年”也带火了“财商”教育,近一年来,抖音、B站等短视频平台上,教大家如何买基金的短视频数量直线上升,但内容质量却参差不齐。值得警惕的是,由非专业人士提供的速成式教学对于基民投资有多大助力仍有待商榷。
“借钱投基”风险大
自2019年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度平均收益率连续两年超过35%,其中,2020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达到48.52%。如此醒目的“赚钱”能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基民行列,其中,90后成为重要参与力量。支付宝2020年二季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报告显示,2020年新增基民中,30岁以下的90后占比超过50%。
于是,知名社交网站、视频网站等90后、00后聚集地,开始充斥着各类“基金”投资相关话题。在基金市场上,“追星式”热捧基金经理,令90后基民的“身影”极具辨识度。但以追星的姿势入市,往往被市场解读为极具盲目色彩,部分基金“小白”的投资操作也的确陷入了“非理性”之举。
“借呗1万块一天只要3块5(利息),但一万块放到基金里一天至少能(有)几十块收入,可行吗?”2020年2月,有网友在豆瓣发帖提出了这个疑问。
这条帖子下有20多条留言,几乎没有人赞同这种做法,有的网友声称自己尝试过,但风险很大,还有网友提醒“千万不要借钱买基金”。
同一时期,天天基金网的基金吧中,也有网友发帖询问有没有人尝试过用借呗贷款然后买基金,从这个帖子下的留言情况来看,有人尝试过这种做法,更多人认为这种操作形同赌博。
经过公募基金“赚钱”效应愈加凸显的2020年,近期,抱着“空手套白狼”心态买基金的投资者又“重现江湖”。
一位网友在豆瓣上发帖称,他在2020年7月从借呗借了1万块,买了多只基金,持有不到10天后便卖出,扣除手续费后挣了近200多元。
此外,在知乎、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讨论“借钱买基金”的话题。2021年1月初,有网友在知乎上提问“有没有用借呗里面的钱用来买股票或基金的?”这条提问收到100多条回复,大多数人对“借钱买基金”持否定态度。
一位新入市的投资者告诉记者,2020年自己曾在微信的微粒贷里借到资金炒股票,还通过招商银行的闪电贷等贷款买过股票,但最后都没赚到什么钱。
其实,将从借贷平台上获取的资金作为投资本金,本身就是违规行为。《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不得用于股票、金融衍生品等投资。借呗在借款页面也会提示:贷款不能用于购房即偿还住房抵押贷款、投资、理财等。同时,借呗已将资金用途纳入芝麻信用系统。也就是说,借出资金的使用情况将影响借款人的芝麻信用和人行征信记录。
从投资心态的角度来看,盈米基金研究院院长杨媛春表示,之所以出现“借钱买基金”的情况,是因为大家更多还是考虑短期赚快钱,而没有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很多人看市场涨上来,开始加大投入,想着短期赚快钱,短钱长投,甚至采用加杠杆的方式冲入市场。这些都是在赌短期市场会大涨,而短期行情最难估算。一旦短期市场出现下跌,这部分资金又很难长期坚持下去,最终浮亏会变成真正的亏损。”因此,她建议普通投资者不要加杠杆投资公募基金。
天相投顾高级研究员杨佳星也向记者指出,通过消费贷、信用卡套现购买基金,存在非常大的风险,除法律风险外,短期业绩亦不可预测,基金投资是要做长期投资的计划,而这类资金来源往往利息较高,采取这种“杠杆”形式购买基金遇到市场回调会有较大可能造成巨额亏损,尤其是对于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投资者而言,可能难以支撑到市场回暖,在市场底部赎回,“浮亏”变“实际亏损”。
杨媛春指出,权益基金投资的主要是股票市场,短期市场涨跌幅度很大,不可避免会面临浮亏,这类产品非常适合进行长期投资,通过长期持有来平滑短期波动,分享长期经济增长的收益。她认为,买入权益基金之前,一定要从长期投资的角度去考虑资金投入、预期收益等,要拿至少3年以上不用的闲钱来进行投资。
“炒短线”盈利体验差
实际上,不只是从借贷平台套现买基金的“投机者”习惯于炒短线,有过一定投资经验的基民中,也有人靠“炒短线”“做波段”的方式赚钱。
“我是短线(买基金),不停买卖,买入或卖出的依据主要是基金净值的涨跌情况,有时也看大盘的情况,涨的时候就卖出一部分,跌了就加上去,这样2020年的收益也超过20%。”一位基民告诉记者,他会每天关注基金的涨跌情况,在他的认知里,频繁操作可能会带来更高的收益。
杨佳星也谈及,现在市场上有一种现象是将基金投资按照股票投资的方法做,“炒短线”的投资者很多。近两年公募基金赚钱效应引起很多盲目跟风的投资者参与到基金投资中,但很多投资者并未受到良好的引导,追求短期获利,妄想通过买基金暴富,这种心态绝对不能有。
事实上,这类采取短期持有策略的操作,即使在基金涨幅较高的年份,投资者的盈利体验也可能不理想。天天基金网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权益类基金平均涨幅达到42.15%,但天天基金网的用户中,权益类持仓的平均收益率仅有19.19%。
此前,中欧基金也曾对外公布过一组数据(以自家产品和客户数据进行统计):2019年,全市场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为45.76%,而中欧基金旗下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的平均收益为52.01%。但对比客户收益与基金收益,可以看到,客户收益远低于基金收益。其中,盈利客户虽然占比近9成,但半数左右客户的收益不足10%。
究其原因,基民在投资过程中存有诸多误区。例如,许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基金持有周期越长,获得平均收益越高且胜率越大。
2020年12月,天风证券计算了2005年以来在任意时点开始持有股票和基金指数的收益率,并统计了不同持有期的平均收益率和获得正收益的概率后发现,不同持有期内,基金指数获得了稳定的正收益,且随着持有期的延长,获得正收益的值和概率也都在逐步提升,远高于股票指数。当持有周期超过8年,几乎百分之百可以获得较高的正收益。
当然,基民盈利体验不佳,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市场环境变化、基金业绩不稳定,甚至中介机构误导“赎旧买新”等多种客观因素影响所致。而近来兴起的财商教育,从业人员鱼龙混杂,对基金投资的解读并不完全准确。更何况,无论是投资股票还是基金,都需要一定专业积累,短视频式的“速成”教学恐怕很难起到指导作用,投资者若接收了错误或者有偏颇的投资理念,可能会在投资中得不偿失。
记者以“基金”作为关键字在抖音上搜索时发现,该平台包含了“基金买入卖出时间技巧、基金入门基础知识、基金行情近日分析、基金投资技巧”等多个话题;B站上也有不少“UP主”(上传视频的人),以“基金”话题吸引粉丝。如若细细看下来,许多博主只是泛泛地介绍基金的基础知识或是所谓投资基金的技巧,并不能帮助投资者形成系统的投资理念。
杨佳星分析,财商教育的兴起反映出投资者对基金知识的迫切需求,本身是一个好事情,但同时“速成式”教育也有其短板,尤其是在风险揭示方面,这类速成教育往往没有全面介绍,而这却是基金投资者最需要了解的内容之一。“速成式教育可以起到一定普及的作用,应引导投资者继续深入学习基金知识,但在这类‘速成式’教育中直接引导投资者开展基金投资或推荐基金是不太可取的。”他强调。
(责任编辑:孟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