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财经 > 保险 > 保险要闻 > 正文

字号:  

内地客买走香港1/4保险

  • 发布时间:2016-04-08 07:00:13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谭冰梅  责任编辑:刘波

  内地人在港购买保险近几年来增长迅猛。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2015年深圳等内地游客在香港投保的新造保单保费累计316亿港元,占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4.2%,相当于内地客户买走香港1/4的保险。

  深圳人赴港买保险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最近,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提醒,居民到境外购买人寿险或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存在风险,因为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对其开放。深圳保险业内人士称,内地人如果去香港购买保险受到限制,对内地的寿险公司是个利好,但要留住一些高净值客户,内地保险市场关键还是要多研发出能满足这个人群对投资和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

  A.现状

  深圳有钱人青睐香港重疾险

  保费相对便宜、保额较高、收益率较高是香港保险相较内地保险有吸引力的主要原因,其中,重疾险尤其受到深圳富裕人群的青睐。

  深圳人陈先生是一名企业主,两年前他在香港购买了一家人的重疾险。他告诉记者,同样是重疾险,香港的重大疾病保险普遍可以保障60种重大疾病,有些保险公司显示可以保障100多种重大疾病,包括多种早期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而内地的保险公司一般只保障36—50种重大疾病,而且大多不涵盖早期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

  陈先生告诉记者,从保费上来看,香港的保费也明显比内地要低。以内地某款可以保障36种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的重疾险为例,30岁投保,每年需缴保费7800元,保额为30万元,缴费30年;而以香港某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产品计算,保额为30万元港币,每年缴费8200港币(约为人民币6560元),只需缴费20年,可以保障60种重大疾病以及原位癌。

  “一对比,我发现香港的保费便宜很多,而且保障的范围也比内地广很多。”另一深圳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所以,我最后决定为自己和太太在香港买了两份保险,年缴保费约为4万港元。”

  像刘先生这样的人在深圳不是少数。由于深圳毗邻香港,深圳人一年多次往返香港几乎不受地理空间的限制,去香港买一份保费更低、保额更高、保障覆盖更广的人寿险几乎是件顺理成章的事。

  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数据,内地人在港购买保险增长迅猛,2015年内地游客在香港投保的新造保单保费累计316亿港元,占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4.2%。

  值得留意的是,以深圳人为代表的内地客在香港保险市场所占的份额,近年来迅速攀升。2010年时香港向内地访客所发出的新造保单,其保单保费还仅为44亿港元,占当年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的7.5%;到了2012年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达到99亿港元,占比达12.8%;到2014年时突破200亿港元,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达到244亿港元,占比升至21.4%;到2015年又再突破300亿港元,占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4.2%,相当于内地客户买走香港1/4的保险。

  B.外汇局提醒

  境外购买保险有风险

  内地居民赴香港投保的队伍越来越庞大,监管部门终于出手,陆续出台了多条“限购令”。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内地居民在境外购买人寿险、投资分红类保险进行了风险提醒。外汇局方面表示,居民到境外购买人寿险或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存在风险,因为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对其开放。

  外汇局表示,个人到境外出差、旅行、留学期间购买人身意外险、疾病险等小额保险,将不受任何限制;但如果是到境外购买人寿险或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则存在着风险。“前者属于服务贸易类交易,政策明确予以支持;而后者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对这种保险类产品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和法规未明确允许,这样的交易存在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表示,“有个别人通过一些机构到境外旅行时买了一些属于人寿险或是投资分红险的大额保险。目前资本项目可兑换正在有序推进过程中,操作这种属于未开放的境外保险类产品,是存在大量风险的。”

  深圳保险业律师许良根分析认为,当人民币资本项目改革完全到位,国家外汇管制机制健全完善时,居民赴境外购买各种保险或将不受限制。但目前而言,境外购买投资型保险不在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之列,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放开之前,购买投资型保险行为已远超个人到境外旅行、留学期间购买人身意外险、疾病险等小额保险的规定,存在违规之嫌。

  C.业界预测

  对内地寿险公司是利好

  今年1月,中国银联调查发现,部分境外收单机构及境外保险商户在规避外汇局相关政策。对此,外汇局重申了境外购买小额保险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5000美元的刷卡要求,同时强调对持卡人通过多次刷卡从事其他目的交易的予以重点监测。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5000美元的限制政策对内地富裕人群去香港购买大额保单构成了障碍,资本市场立即出现波动。“外汇局今年重申这个政策后,友邦、保诚、安盛等外资上市保险公司的股票价格立即出现下跌。”

  平安人寿吴秋榜认为,内地人如果去香港购买保险受到限制,对内地的寿险公司来说,应该是个利好。“但也不排除,一些富裕人群通过其他渠道来规避这些政策。”

  吴秋榜表示,现在很多内地人到香港买美元保单,并不排除部分富裕人群是为了做美元资产的配置,是真实的投资行为。他认为,对内地保险市场来说,要留住这些高净值客户,关键还是要多研发出能满足这个人群对投资和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如果内地的保险产品投资回报低,这些人群会转移到其他投资工具,不一定会回到内地的保险市场。”

  -律师说法

  境外买保险有风险但因人而异

  尽管香港保险的1/4份额已被深圳等内地人买走,但业内人士也提醒,到香港购买保险,仍存在汇率风险、信息不对称、理赔遭遇不同法律体系等“棘手”问题。

  泰康人寿李东敖提醒,由于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险在理赔或给付时使用的是港元,如果购买了此类保险,就要承受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因为港元和美元汇率挂钩,自从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升值不少,这对于内地居民来说,香港长期的寿险保单就等于一直在‘缩水’。”

  深圳保险业律师许良根则认为,“汇率问题是风险,但并不是缺点,如果发现贬值的是人民币,那相应的,购买香港保险的内地居民就会获得更多的益处。”

  其次,许良根提醒市民,赴港买保险并非一劳永逸。内地投保人在缴费、理赔时可能遭遇麻烦,一旦发生理赔纠纷,内地客户的法律风险也比较大。由于在香港签订的保险合同只接受香港法律的约束,一旦发生诉讼,内地客户必须亲赴香港进行法律咨询和诉讼。

  许良根认为,由于内地人大多对香港法律并不熟悉,无疑会增加诉讼和索赔的难度。此外,香港的法律诉讼费非常高,“在香港,解决诉讼的成本高,时间也长。如果因为保单理赔产生纠纷,还必须由香港的法庭审理,得请香港律师打官司。这个过程比较繁琐,律师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也有律师指出,境外购买保险虽然有风险,但也因人而异,例如,高净值人士以财富传承为目的去香港购买保险,作为财富规划的一部分,确保财产以节税的方式、以规划好的分配方式转移给下一代,海外保单是有效的工具。“这类的大额保单在海外购买,不但费率相对较低、保额足够大,而且相关法律和整体法治环境也为财富传承提供了重要保障。”一名不愿具名的律师说。

  这名不愿具名的律师指出,寿险型的海外保单与内地比,额度更大,费率更低,重疾险海外保单保障的疾病种类比内地的多,保费也更低,同样保额的保单,保费比内地低30-50%。如果不考虑出险索赔地域跨度的因素,海外的重疾类保单确实具备优势。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