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成“宠儿”,各省市加速招揽。1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多地在吸引险资投资方面动作不断。除了帮助险资高效对接企业项目,也在采取补贴等扶持政策。与此同时,险资以优质资产为抓手,投向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度进一步提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各地在吸引险资方面纷纷出招,可以促进各保险资管机构找到险资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契合点,共享发展机遇,共同发挥险资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险资大手笔流入各地
“险资入苏”“险资入豫”“险资入湘”“险资入泉”“险资入冀”“险资入桂”…… 1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多地在吸引险资投资方面的举措接连出台。
近日,《苏州市推进“险资入苏”行动方案》发布。据了解,苏州市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苏融通”建立“险资入苏”项目库入口,加强险资对接项目跟踪服务,帮助险资高效对接企业项目,增加落地成功率。目前,“险资入苏”线上项目库已建成,第一批入库项目104个,总投资金额2475.68亿元。
苏州市加速引入险资仅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河南省、湖南省、河北省、陕西省、泉州市在内的多地在吸引险资方面动作不断,旨在推动险资投资于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等项目,为实体经济探索多元化投资渠道。
2024年,河南省险资运用突破了7000亿元,连续三年增量1000亿元以上,较2021年翻了一番……河南省自2022年部署开展“险资入豫”专项行动,累计引入险资超7000亿元。
据介绍,近期发布的2024年“险资入豫”项目库,拟融资总规模达到1377亿元,涵盖多个重点领域,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穆穆表示,相关领域与险资需求非常契合,希望保险资管公司等与河南企业深入对接,通过债权、股权、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为河南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保险耐心资本。
然而,耐心资本更需要健康市场环境的保驾护航。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各地也在为险资这一耐心资本创造优质的生存土壤。举措包括,对引进险资用于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重大民生工程的项目业主,按照其当年运用资金增量给予贴息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制定行动方案、建立项目库、提供高效对接服务等措施,各地正积极为险资与地方经济的融合搭建平台。基于上述地区的举措,可以看出各地对吸纳险资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
还有哪些“合作”路径
从险资流入地方经济的动向看,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一直是深受险企青睐的热门领域。具体而言,由于相关领域投入门槛较高,投资后大多都能产生良好的现金流回报,适合险资追求稳健回报的特性。与此同时,科创项目、上市公司、健康养老等投资方向也渐渐流行。
“险资加速联姻政府,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即投资需要、行业竞争以及资产荒的大背景。”深圳北山常成基金投研院常务院长王兆江表示,地方政府和险资合作,未来主要可能在不动产领域展开合作,也包括其他一些公用事业项目。
对于险资成为各地引入的“香饽饽”,在业内人士看来,主要得益于其雄厚的“实力”和“得天独厚”的优势。险资规模庞大,能够为地方经济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期限长、来源稳定,有助于地方经济的长期发展;投资形式灵活多样,能够满足不同项目和企业的融资需求。此外,险资对风险控制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也有助于提升地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险资“联姻”地方的步伐加快,背后有多重背景因素推动,频频落地的政策,为险资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机遇和广阔空间。近年来,金融监管总局持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增强市场活力,支持保险资金发挥自身优势,为实体经济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
“险资相对于其他形式投资,投资规模可大可小,范围多样,期限灵活,流动性好。”在王兆江看来,险资“联姻”地方,是险资资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对险资而言,需要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支持,而对于地方而言,险资是除地方债、产业基金等形式投资的一种重要补充,险资帮助地方扩大了资金来源,补充了投资形式,时间上也更灵活。
上述业内人士也分析表示,险资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不仅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将为险资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收益来源。未来,险资与地方经济的合作还将碰撞出更多创新的火花,共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胡永新
(责任编辑:孟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