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股份”)在答投资者问时表示,2024年3月29日,公司发布公告拟筹划转让所持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人寿”)6.1709%股权。如后续有相关进展且达到披露标准,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这是2024年相关持有人谋求险企股权转让的一个缩影。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2024年,已有38起险企股权变动事件。同时,另有至少17家保险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股权仍在挂牌寻找买家的过程中。
多个国有股东挂牌转让险企股权
保险公司股权变动一直受到市场关注。
从上述民生人寿股权转让案例来看,尽管中色股份去年3月份就发布拟转让的公告,但直到目前,这一股权转让项目仍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以寻求买家。
民生人寿股权的挂牌转让是2024年险企股权挂牌转让的一个缩影。《证券日报》记者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4年,共有38起险企股权变动事件。从发生股权变动的险企类型来看,其中包括中意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安联财险”)等12家财险公司,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幸福人寿”)、三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人身险公司,以及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保险集团、再保险公司与保险资管公司等,其中部分保险公司股权经历了多次转让和变动。
同时,另有至少17家保险机构股权仍在挂牌过程中。从已透露转让方企业信息的项目中,有15个股权转让项目来自国有全资或国有控股企业。被转让股权的多为中小险企,其中挂牌超过半年之久但并未成交的情况并不鲜见。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政策上有“退金令”的影响,部分国有股东出于聚焦主业、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考虑,将保险股权作为非核心资产进行剥离。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型保险公司的利润水平没有达到股东的预期,因此部分股东有出售股权的动机,而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接手者缺乏良好的预期,股权转让遇冷,底价走低属正常现象。
事实上,自2020年起,多项政策文件强调国有企业要聚焦主责主业、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去年6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这一系列规定也被市场称为“退金令”。
同时,在险企股权转让的案例中,还有的是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平稳完成风险处置。例如,幸福人寿股东所持有的部分股权,是经法院裁定后,以抵债方式转让给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此外,还有部分险企的股权转让是股东方实际持股人的内部调整,多表现为无偿划转或股东方持股人变更。
对于险企而言,股权转让不可避免地将对其经营造成影响。王国军表示,股权变动对险企的影响是两面性的。积极的影响包括引入优质股东可以优化治理结构、补充资本提高偿付能力和获得新股东的助力以拓展业务的资源等;消极的影响则包括战略动摇、引发管理层和核心员工的变动及影响市场信心等。
外资积极加码中国保险市场
在接手险企的各路资本中,外资对于加码中国保险市场的积极性较高。
例如,去年,安盛保险(百慕达)有限公司受让原信利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将其名称变更为“安盛环球再保险(上海)有限公司”。同时,忠利保险有限公司、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等均通过受让股权获得了国内险企的股权。此外,比利时富杰保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安联投资有限公司等外资公司还通过认购险企新发行股票的方式加码我国保险市场。
对此,王国军表示,外资机构加码中国保险公司,既有看好中国保险市场长期发展的因素,是一种战略布局,也有逢低买入的财务动机。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外资频频加码险企股权,一方面看中了中国保险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希望通过投资险企来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另一方面,外资机构加码险企股权还可能受到国内政策开放和营商环境优化的影响,使得外资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更加便利。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