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房文彬
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延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实施过渡期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原定2024年底结束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即偿二代二期工程)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
虽然过渡期延长1年,但面对偿付能力硬指标,发债增资补充资本已成保险业普遍选择。据《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险企密集增资发债,共有14家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或永续债,多家险企通过增资扩股补充资本,两者合计超1400亿元。
“从当前发债增资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造血能力’不足,二是偿二代二期工程影响,三是通过‘赎旧借新’降低成本。险企亟待提升自身‘造血’能力,通过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创新产品和服务、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等方式提高经营水平。”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表示。
频频发债,“赎旧借新”降成本
在偿二代二期工程等因素作用下,2024年险企迎来发债热。
当年,14家险企发行1175亿元债券用以补充资本。其中,5家险企发行6只永续债,规模为359亿元;9家险企发行11只资本补充债,规模为816亿元。
永续债、资本补充债均是险企外源性资本补充方式。资本补充债能够补充附属一级资本,提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永续债能够补充核心二级资本,提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永续债余额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30%,资本补充债及次级定期债余额之和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0%,险企永续债需要归并至资本补充债券计算余额,适用这一上限。”陈辉表示。
2024年,人身险公司是发债主力,10家人身险公司共发行13只债券,合计865亿元。4家财险公司各发行1只债券,合计310亿元。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人保财险、新华人寿、平安财险5家险企资本补充债发行规模均超百亿元,分别为350亿元、150亿元、12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寿350亿元资本补充债利用“债券通”渠道发行。境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中的“北向通”参与认购,涉及的登记、托管、清算、结算、资金汇兑汇付等具体安排需遵循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资本补充债发行规模在50亿元至100亿元间的有泰康人寿、太保寿险、中华财险3家险企,分别为90亿元、80亿元、60亿元。
此外,利安人寿、太平财险、中英人寿、中银三星人寿、中邮人寿、华泰人寿资本补充债的发行规模分别为30亿元、30亿元、30亿元、18亿元、9亿元、8亿元。
险企发债规模虽然不断上行,但票面利率呈现下行趋势。2024年,险企资本补充债发行票面利率最低为2.15%、最高为2.9%。相较往年,险企发债融资成本明显变低。例如2023年同期,险企发债平均票面利率为3.64%。
从评级情况来看,2024年,险企发债的信用评级整体较高,其中13只债券信用评级为AAA级,另有4只为AA+级。
陈辉认为,2024年,险企发债呈现规模创新高、票面利率下行、头部险企和人身险公司为发债主力、发债主体评级较高、“赎旧借新”现象明显等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当年险企在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以及对资本补充的迫切需求,显示出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对险企融资行为的影响。
增资扩股,“造血”能力是根本
2024年,部分险企通过增资扩股补充资本,且披露相关增资公告的多为中小险企。此外,专业养老险公司增资需求愈发强烈。
2024年,24家险企获批增资或披露增资进度,共计267亿元。其中,信泰人寿增资最多,达93.73亿元。阳光人寿、泰康养老、三峡人寿、锦泰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太平养老、铁路自保、太平财险增资介于10亿-30亿元。长江财险、横琴人寿、华泰人寿、君龙人寿增资在5亿-9.9亿元。信美人寿相互、恒邦财险、太平资本、中华人寿、国民养老、都邦财险、爱心人寿、恒安标准养老、复星联合健康、百年人寿、珠峰财险增资小于5亿元。
在利率中枢下行趋势下,依靠投资收益获利的模式难以为继,险企需要更加重视保险主业盈利的重要性。陈辉表示,险企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即增强自身盈利能力和资本补充能力,其背后是收益(盈利)、价值(市值)和风险的动态平衡,这要求险企将盈利、价值和偿付能力目标转化为经营策略,并将概念化的经营策略转化为量化的管理手段,包括资产负债管理、价值管理、财务目标管理和风险管理。
部分险企在相关公告中透露了下一步工作重点。
中华财险表示,根据规划,公司2024年至2026年总保费收入将分别为695亿元、744亿元、795亿元,预计农险保费增速将达10%以上。发行资本补充债将有效提升偿付能力,支持中长期战略布局和业务发展。
中邮人寿表示,公司负债端将进一步推动发展高价值产品业务,资产端将逐步完善投资多元化布局,均需要充足的资本保障。发行永续债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承保能力和投资能力,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业务质量。
针对保险公司资本补充,金融监管总局人身险司负责人曾表示,将通过多维度考核,引导负债端关注新业务价值和有效业务价值,引导资产端关注3年以上综合投资收益率等指标,提升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
(责任编辑:孟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