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9月26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丰富商业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模式,完善权益投资监管制度,督促指导国有保险公司优化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保险机构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
经国务院同意,金融监管总局去年推动两大国有保险公司设立了首只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基金,当下首只试点基金已投资运作半载,进展顺利。业内人士10月15日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指导意见》下发后,行业正在研究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更多保险机构希望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长期投资力量。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首只试点基金主要投向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在投资风格、考核机制、配套政策等方面都积累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多家保险公司投资业务人士均反馈,公司正在积极研究首只试点基金的运作模式,希望监管部门尽快明确操作细则,以便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提高公司权益投资水平。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已经设立“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多位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经着手研究SFISF相关业务,正在积极为参与业务做准备,以帮助公司盘活资金存量、用好增量,提升长期入市“子弹”。
建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
将长期投资落到实处
前述提到的首只试点基金,便是去年11月中国人寿联合新华保险共同发起设立的鸿鹄志远(上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下称“鸿鹄基金”),规模500亿元。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基金已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投资,截至9月末实收股本320.10亿元,目前进展顺利。
目前,鸿鹄基金已经积累了一些长期入市的先行先试经验。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具体实操中,鸿鹄基金运作有三大特点:一是鸿鹄基金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的投资理念;二是选择竞争优势明显、治理结构优良、具有良好商业盈利模式的上市公司买入并长期持有;三是在股票市场低迷、市场信心不足、上市公司股价被错杀并大幅下跌时坚定买入。
业内人士评价道,鸿鹄基金的运作长期化、价值化特点更明显,发挥了险资长周期特点,将长期投资落到了实处。
在这背后,是鸿鹄基金率先在业内建立起了与长期投资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鸿鹄基金建立了长期投资考核体系,考核指标相应调整,将考核期限从1年延长到3年,在收益率方面则考核总投资收益率并兼顾综合投资收益率。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树立长期业绩导向。
业内专家表示,鸿鹄基金为保险资金如何建立与长期投资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积累了经验。未来,保险资金应多借鉴鸿鹄基金积累的经验,构建投资管理机构、投资经理、产品组合等多层面相互衔接的考核体系,并建立健全与长周期考核相适配的管理制度。配套制度的建立,才能真正推动中长期资金减少对短期市场波动的关注,实现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保险公司期待用好SFISF
提升长期入市能力
除了创新投资方式外,金融管理部门近期还为保险资金入市提供了新工具SFISF。多位险资人士表示,这将帮助保险公司盘活保险资金存量、用好增量,大大提升长期入市能力。
保险公司已在积极研究准备。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将结合自身实际,灵活利用SFISF,提升保险资金运用效率。中国人保旗下人保资产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为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机会,公司将更积极地参与市场交易。
多项政策研究、系统建设工作正在筹备。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保险资金而言,SFISF属于创新业务,保险公司要加强政策细节研究,加快相关业务系统建设和策略储备,才能利用好SFISF。
与其他机构相比,保险资金还面临资产负债结构、偿付能力约束、权益配置比例、收益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公司需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及要求,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投融资策略,灵活运用SFISF。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安排,自10月10日起接受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申报SFISF。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些机构会由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按照一定的规则来确定。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公司还要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沟通,明确政策的细则与要点,才能更快地参与到相关业务中。
随着保险公司陆续开展SFISF,保险资金长期入市资金有望盘活存量、带来增量,长期入市能力进一步提升。多位保险资管人士表示,保险公司未来通过资产质押,可以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保险资金配置股票资产的整体能力将有效提升。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