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9月14日讯(记者 郭伟莹) 9月1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提供学术支持,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社会保障评论》编辑部承办的“全球视野下的挑战与社会保障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德国、法国、比利时及国际劳工组织、德国艾伯特基金会等的专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大学、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60多位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全球视野下的挑战和社会保障应对展开了深入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强调,在新的全球格局下,各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多重挑战,从而需要携手合作、积极应对。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全球性的挑战与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主旨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已经处在百年大变局的关键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做到守正创新。一个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制度至少要具备四个要素:一是符合公平正义原则,各项制度安排均有助于缩小社会成员的收入与消费差距,提升社会平等度;二是真正做到共建共享、互助共济;三是运行在法治轨道上,能够以依法确立的成熟制度安排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清晰、稳定、安全的预期;四是通过优化制度而可以不断满足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变革也需要以守正创新为基本原则,充分体现出上述四要素,借鉴国际经验教训,同时结合国情,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发展新路来。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会长青连斌教授在“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带来的挑战”的报告中指出,人口老龄化并非“洪水猛兽”,而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表明国民健康水平提升,这既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但是,人口老龄化确实会对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养老服务、医疗保障和长期护理保险带来严峻挑战,我们要正视挑战,但也不应误判、夸大挑战。他表示,虽然中国有近3亿老年人,但发展养老服务要优先满足的是失能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以及及其特殊困难老年人等“刚需”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玲在“中国式老年人健康保障”报告中指出,构建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的中国式健康保障模式,具体而言:一要创新制度,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百姓需求的健康保障模式;二要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打造智慧健康;三要发挥中医药和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优势;四要建立从母婴保健到临终关怀的全民终身健康保障机制,既可以应对健康服务和人口老龄化的危机,还可以为政府减轻财政负担,节省财政支出。
在自由发言与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就灵活就业、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转型、老年人长期护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保障等议题展开讨论,进行了热烈而深刻的思维碰撞。各位专家一致认为,当今世界已经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因素在变化,社会保障对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也在变化,全球性的挑战是客观存在且持续演化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做出适应性调整,这需要加强国际社会保障学术交流,为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找到合理路径。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