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产品近几年从爆发式增长到回归理性,保险消费者在选购相关产品时也更为理性。作为保险业一大现象级产品,惠民保产品在有效降低老百姓医疗负担和提升保险意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过,经过几年发展,一些惠民保产品也存在保费“爬坡”吃力、产品迭代“堆保障”、消费者获得感较低等问题。在推广销售过程中,监管部门明确禁止的行为在惠民保产品中也有所冒出苗头。
在探索实践中,不少地方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推出了更具针对性、细分化的惠民保类产品。例如,一些地方将此前的惠民保产品升级为基础版和升级版,也有城市推出了城市定制型的护理、长期护理补充医疗保险,亦有机构推出了专属职业的补充医疗保险产品。
但也有一些产品因为不同原因而停售。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以退为进”:惠民保产品研究与观察——基于73款停售惠民保产品的分析》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5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推出过284款惠民保产品,其中73款产品停止运行,占比约为25.70%。停售产品中,3款产品未正式运营即停售,48款产品存续1期,17款产品存续2期,4款产品存续3期,1款产品存续超过4期。
究其原因,有养老险公司新规要求其禁止经营短期健康险的监管政策要求,也有全省统筹下多款产品合并运营,还有参与主体主动进行产品迭代以适应市场需求。
澎湃新闻了解到,部分地方的惠民保产品在经过一定时间发展后,脱保人数逐渐增加,一些年轻人更倾向于购买百万医疗险、重疾险等商业保险产品。降低免赔额、追溯增赔等举措成为惠民保产品优化升级、提升消费者获得感的重要举措,有的城市还在对产品分层的基础上推出了特定情形“0元起赔”的惠民保产品。
此外,最近两年,有多地惠民保产品在原定投保时间结束后纷纷宣布延长投保期,产品所在地包括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湖北、广西、河南等。对于惠民保运营方而言,延长投保期最直接的效果是拥有更充足的时间吸引更多人群参保。
例如,6月30日,“沪惠保”共保体发布公告称,2024年度“沪惠保” 参保期限延长至2024年7月31日,参保标准、参保渠道、保障期限、缴费方式不变,仍可使用医保个人账户为自己和家人参保。这已是“沪惠保”连续第三年延长投保期限。
7月31日,面向湖北武汉市民的“福汉康”共保体宣布,为满足广大市民、单位的保障需求,使更多群众享有惠民健康保障,经共保体研究并报监管部门同意,现将2024年度“福汉康”个人投保时间延长至8月16日,单位团体投保时间延长至8月31日。根据披露,自5月29日上线至7月30日,“福汉康”的投保人数超50万人。
赔付率和参保率是惠民保产品的两大重要指标,同样也是两道大坎。参保率上不去,产品难以为继;赔付率过低,既脱离了惠民保的普惠属性,也难以达到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提出的赔付率要求,同时也将导致更多的参保人脱落。
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保,一些城市也推出了优惠活动,例如深圳惠民保,通过云闪付投保可立减8.8元,但仅限借记卡支付;还有城市的消费者称购买惠民保产品可获得相关门店的代金券。
但澎湃新闻注意到,有些城市惠民保在推广运营中,出现了一些盲目追求保费规模的情况。一些城市的惠民保产品由于可使用医保个账支付,吸引了一批人参保。但在如今的一些社交媒体上,不少疑似代理人发文推广相关惠民保产品,并暗示可以返现,少则5元,多则几十元不等。还有面临一地多产品竞争的惠民保产品早推出没多久便开始悄悄进行返现。
一位东南沿海地区的保险消费者向澎湃新闻表示,其今年购买了当地的这款“现象级”惠民保产品,是通过某社交软件找到代理人直接购买的。代理人要求扫描其提供的二维码通过医保个账支付购买,在核实后返现80元。
相比之下,80元的返现,相当于保费的六成。但对于保险代理人而言,惠民保产品推广过程中的返现行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代理人向澎湃新闻抱怨称,感觉是在做面子工程,每个人都有任务指标,考核压力不小,便采用了返现的方式,但内部员工还是原价购买的。
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身险司再度就平稳有序开展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向业内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不得向基本摊派投保任务指标。同时,将重点查处给予或者承诺给予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等问题。
作为普惠保险的一大代表,惠民保产品在提升保险服务的可及性、可负担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产品设计和运营中,随着营运周期的拉长、经验数据的积累,兼具商业性和普惠性的惠民保产品应更加注重统筹规划和规范运营,真正提升产品竞争力。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