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保险再迎政策力挺。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意见》提到,发展绿色保险,探索建立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何为差别化保险费率?如果绿色保险实施差别化费率,又将有哪些想象空间?
绿色保险有新任务
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意见》,其中提到,发展绿色保险,探索建立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
所谓差别化保险费率,是指保险公司根据被保险人的风险程度、损失概率等因素,对不同风险水平的投保人制定不同的保险费率。这种机制旨在通过更加精准的风险评估,实现保险费用的公平分配,鼓励投保人采取积极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整体风险水平。业内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绿色保险发展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很难做到一款产品“包打天下”,需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因业施策推进绿色保险产品创新。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此前金融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曾“吹风”,表示将丰富绿色保险产品,探索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今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提到,提升绿色保险风控能力,完善与客户环境、社会、治理等各类风险状况相挂钩的保险费率浮动机制,引导客户强化自身风险管理。而随着《意见》的发布,建立绿色保险差别化保险费率机制终于被提升至中央政策层面。
对于具体的实施举措,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首先,差别化费率可以激励企业和个人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风险。对于环境友好型企业或项目,可以给予较低的保险费率,而对于污染排放较高的企业,则相应提高保险费率。其次,差别化费率可以促进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发展。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点,设计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绿色保险产品,并通过差别化费率来体现产品的差异化和竞争优势。此外,差别化费率还可以为政府提供有效的环境管理工具。政府可以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引导企业和个人向绿色转型,同时利用保险费率的经济杠杆作用,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惩罚”力度。
市场上的绿色保险种类繁多,从最初的环境污染责任险,到新兴的碳保险、清洁能源保险等,哪些绿色保险实施差别化费率的空间更大?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表示,目前来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制造体系保险等绿色保险产品有望率先实施差别化费率。这些行业可以更好地评估企业的绿色程度和环保表现,从而更好地匹配风险和保险产品。如针对高环境风险行业,实施差别化费率,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降低环境损害风险。为采用绿色建筑材料、遵循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提供优惠费率等。
新能源车险“千车千险”
在交通运输领域绿色转型方面,《意见》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到2030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未来,如果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主流,与之相伴的新能源车险必然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不过,当前的新能源车险仍面临着车主喊贵、险企叫亏的困局。虽然业内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但目前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之间的保险条款、费率规则并没有实质差异,新能源车险在定价机制创新上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目前业内探索的将行驶里程、驾驶习惯等大数据与保险定价结合的类似UBI车险模式,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之一。
江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针对司机驾驶习惯有针对性开发出个性化车险产品,也属于绿色保险差别化保险费率的范畴。这种方式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新能源汽车的风险水平,为车主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保险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监管总局4月发布的《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曾提出,研究推出“基础+变动”组合、鼓励险企提高新能源车险经营数智化水平等一系列举措。江瀚表示,如果针对新能源车险实行差异化的条款和费率,将有助于降低新能源车险的综合成本率。因为通过大数据分析,保险公司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出低风险的车主和车辆,从而给予他们更低的保险费率。这不仅可以减轻车主的经济负担,还可以提高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这种差异化的费率机制有望带领车险市场进入新的红利期。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