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巨灾保险在提高社会韧性、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全球平均水平看,重大灾害事故的损失补偿中,40%左右由保险业承担,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今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保险业在完善国家应急保障体系方面,有潜力、有能力发挥更大作用。
不断扩展保障范围
仲夏时节,四川省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水稻田在绵绵细雨中整齐连片、绿意盎然,田间穿插布设着墒情站、视频站、水位计泵房远控、等设备。同时,空中的雷达卫星等遥感系统也穿云透雾,实时监测着农田。
这是中国人寿财险四川分公司为仁寿县“量身定制”的农业巨灾天气指数保险项目。一旦观测到气温高于36℃等气象灾害指标,政府部门就能获得一笔赔款,用于补偿恢复农业生产而支出的灾后救助费用。不仅如此,当旱情发生时,这套监测预警系统还能联动园区远程控制自动灌溉,实现灾害快速响应。
仁寿县地形近似锅盖,中间高、四周低,虽然是四川省的产粮大县,却也是重点干旱县。国寿财险仁寿县支公司经理汪平对记者说,面对仁寿县域的自然灾害损失,有必要通过金融保险等市场手段,缓解防灾、减灾、救灾压力。
近几年,国寿财险四川分公司探索多种产业天气指数保险,并将天气指数保险模式创新应用于农业巨灾保险领域,依托气象部门、第三方科技公司提供的数据和技术支持,实现了农业巨灾风险的有效分散和补偿。该保险模式通过量化气候条件对农业的损害程度,为政府提供快速、公正的理赔服务,解决了地方政府应对灾害救灾资金短缺问题。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仁寿县累计获得自然灾害政府保险赔款653.7万元,赔付率163.4%,赔付款项全部划转县财政用于全县减灾抗灾救灾相关工作。“近3年来,我县持续加大政府防灾减灾救灾投入,县应急管理部门实施了应急物资采购、救援装备补充、灾害预警叫应系统等防灾减灾抗灾项目及灾后救助工作,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县本级自筹、上级专项补助。”仁寿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杨鸣表示,灾害保险赔付款作为新的重要补充,降低了县政府本级财政资金投入,弥补了灾害损失和恢复重建资金。
仁寿县是我国巨灾保险不断扩展保障区域、丰富保障形式的一个缩影。我国巨灾保险起步较晚,10年前,45家保险公司发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巨灾保险共同体——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整合行业承保能力,共同应对地震灾害。今年,共保体更名为“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两字之差,意味着我国巨灾保险的保障范围向前迈出一大步。
根据今年初金融监管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扩大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 进一步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的通知》,共同体产品保障责任由原有单一地震,扩展增加台风、洪水、暴雨、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同时翻番提升居民住宅基本保险金额,由城镇居民住宅每户5万元、农村居民住宅每户2万元,提升至城镇居民住宅每户10万元、农村居民住宅每户4万元。
“有些地方地震风险比较低,对地震巨灾保险的需求就比较小,但全国很多地区都面临洪水、暴雨等灾害的风险挑战。”中国人寿财险公司财产保险部巨灾保险处王淑伟认为,巨灾保险的升级解决了原来产品的责任限制,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差异化的保障需求,更有利于巨灾保险的普及推广。
完善风险分散机制
巨灾风险具有典型“低频高损”和大面积灾害的特点,较难通过大数法则进行分散。中国人寿财险公司财产保险部总经理邹红认为,充分、有效分散巨灾风险,是巨灾保险面临的一大挑战。“目前巨灾风险分散手段相对单一,主要依靠再保险,由于全球再保险处于‘硬市场’周期,再保供给趋紧、分保成本持续攀升,巨灾风险分散面临较大压力。”
提升巨灾保险的供给能力,需要联合保险行业的力量。“单一的主体哪一家都不足以应对。把国内财产保险的主体共同联合起来,组成共保体,把大家的资源集约整合,才能发挥更大的撬动效应。”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副总裁周海涛说。为此,国寿财险积极参与巨灾保险共同体工作,持续推广共同体产品。一方面,结合地区风险特点和保障需求不断加强产品创新供给,积极参与多地区巨灾保险试点,使巨灾风险在不同灾因和物理空间上实现分散;另一方面,今年年初全国首单全灾种、广覆盖、长周期的综合巨灾保险落地河北,项目协议期长达5年,实现了时间周期上的风险分散。
再保险市场是巨灾保险的有力承托。邹红表示,公司积极构建再保险保障体系,增进与再保险公司的沟通协作,积极引进巨灾风险管理先进经验,持续加强承保能力建设。尤其是巨灾天气指数保险,相较于传统巨灾保险,具有数据可量化、理赔公允、管理成本低、理赔时效快的优势,能够较好地借助再保险市场实现风险分散。
巨灾保险还需撬动政府的资源和财力。“从国际上看,巨灾保险往往需要协同政府部门分地域、分领域提供更精准的巨灾保险产品,这对保险业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周海涛认为,传统的农业保险更具有普适性,相较而言,巨灾保险在不同地域的风险成因不完全相同,需要因地制宜。
此外,逐步丰富巨灾模型应用也至关重要。通过提升风险识别与定价精准度,做好大灾预警,加强风险减量服务,有助于降低事故风险和损失烈度,助力提升全社会灾害治理水平。“要整合应急部门、国土资源部门、林业部门、农业部门等多方的资源和信息平台,然后和保险行业平台打通,形成立体多维的巨灾防控平台,才能更好把保险的服务和政府的治理通过科技手段有机融合,全链条全周期地把巨灾保险推到新的高度。”周海涛说。
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庄乾志表示,2018年中国再保成立我国首家聚焦巨灾风险管理的科技公司——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迭代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台风、洪涝巨灾模型。在气候变化风险管理领域,中国再保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保险业气候变化物理风险压力测试,为保险业有效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服务国家气候变化治理提供积极助力。
“防、救、赔”有机结合
“您好,通过‘水精灵’设备报警,我们监测到您厂区内的水位正在升高,货品有被淹的可能性,请尽快做好应急处置。”6月20日凌晨2点,浙江嘉兴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接到了中国太保产险浙江分公司工作人员的预警电话,告知其公司罐头车间仓库外墙的“水精灵”设备接收到水位升高信号,触发红色预警,需尽快对所在区域的货品进行抢险处置。负责人立即联系厂区工作人员,采取转移存货、增加垫板等应急措施,避免了汛期水淹灾损。当前,我国南方正值汛期,作为太保产险引入的物联网报警设备,“水精灵”大展身手,为企业提供前置化防灾风险管控服务。该设备24小时在线检测、实时预警,显著提高响应速度,降低了客户在强对流天气中因暴雨造成的损失。
面对巨灾,防重于赔。“巨灾是低频高损的,怎样把保险、科技、政府的力量相结合,在灾前及时做到预警防御,尽可能减少物质损失,特别是避免人员的伤亡,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周海涛表示,过去保险更关注灾后的及时赔付,如今风险防范、恢复重建都需要保险行业贡献价值。“防、救、赔”的有机结合,对于保险价值的延展是一项新的考验。
在向风险减量寻求转型的过程中,科技是保险公司必不可少的手段。国寿财险搭建“安心防”智慧防灾防损云平台,用科技手段解决灾害风险“看不清、看不全、管理难”的问题,依托可量化的风险数据、地理空间信息和客户风勘结果等,精准把控风险。今年前5个月,国寿财险针对3773家重点企业开展了风险排查,出具防灾防损建议书802份。今年4月以来,在应对广东、广西等地强对流天气的过程中,公司运用“安心防”平台进行灾情预警,迅速发布天气预报预警和防灾避灾信息超600万条。
6月以来,我国华北大部、黄淮等地持续性高温,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专项防预费支持受灾地区开展风险减量服务,助力政府做好抗旱保夏粮生产工作。人保财险山东分公司详细区分临灾区域环境条件、作物属性及生长期特点,提前作出应对灾害准备。人保财险总裁于泽表示,风险减量服务是保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积极作用,人保财险将推进风险减量服务标准化、数字化、机制化、专业化建设,推动风险减量服务从点上创新到面上推广。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