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历、伪造车祸、虚构事故……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欺诈也不断翻新花样。为适应保险欺诈风险的新形势和新变化,提升反保险欺诈的工作效能,保险行业开始重拳出击。6月12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发布《关于保险行业积极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的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明确表示,保险诈骗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在此前金融监管总局的倡导下,越来越多地方监管部门、保险企业积极参与到保险反欺诈活动中,形成合力。业内普遍认为,当前保险欺诈犯罪手法也在升级,需要以更严厉的打击和更细化的举措,才能维护保险行业和保险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保险业协会倡议,大数据赋能保险反诈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风险意识增强,保险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高额保险金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垂涎的目标。
在人身险领域,部分犯罪分子为骗取高额人身保险金,不惜采取伤害亲人等极端手段;在车险领域,犯罪分子甚至故意制造交通事故,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
此外,在新兴的互联网保险渠道,退保黑产、带病投保等情况也层出不穷。元保集团相关人士表示,互联网保险为用户带来投保、理赔便捷的同时,也出现不少欺诈者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电子渠道进行虚假申报、伪造文件等行为,更有欺诈团伙使用先进的技术工具,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来识别和利用系统漏洞,进行欺诈活动。
上海杉达学院数字商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树源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诈骗行为对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它不仅是对保险公司财产的直接损害,更是对保险市场秩序的破坏。保险诈骗行为的存在会导致保险费率不合理上升,增加诚实消费者的负担,同时也降低了保险行业的整体信誉。
为了维护保险市场的健康秩序,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会同金融监管总局稽查局近期联合召开了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动员部署会,决定自2024年4月底至11月底,开展为期7个月的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6月12日,保险业协会发布《倡议书》,组织行业积极开展反保险欺诈相关工作。
《倡议书》倡议各会员单位强化数据赋能,加强反保险欺诈数据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分析各类保险数据,及时发现异常,促进保险科技在反保险欺诈领域的应用和拓展。推动大数据赋能反保险欺诈工作,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来识别和预防欺诈行为,对重大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唐树源也提到,面对保险欺诈风险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保险行业需要采取更为积极和创新的措施,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对欺诈行为的识别和预防能力,发现潜在的欺诈模式,提前预警并采取措施。
反诈持续推进,监管+机构接连“出拳”
行业打击力度不减,但保险欺诈犯罪手法也在升级。保险欺诈团伙化、职业化、跨地区、跨机构案件渐趋增多。行业亟须以更严厉的打击和更细化的举措,打击保险诈骗。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金融监管部门也在进一步优化地区间、不同部门间的衔接机制,形成防范打击合力。近期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发文,计划进行打击保险欺诈专项行动,并部署工作。
具体来说,6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重庆监管局表示,成立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工作小组,通过建立“监管、公安、协会、行业”四位一体工作联动机制,密切多方协作,形成防范打击合力,推动开展集群打击。5月29日,金融监管总局四川监管局发文称,与四川省公安厅共同部署打击保险诈骗犯罪“净保2号”专项行动。4月,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启动运行反保险欺诈“深度导侦系统”,搭建跨省域、跨机构、跨险种的查询平台,运用大数据筛查、串并保险欺诈线索,充分融合监管部门、公安机关、保险行业数据信息,有效提升大数据反保险欺诈精准性和时效性。
一些企业也主动参与到保险反欺诈活动中。记者了解到,近期平安人寿重庆分公司多渠道开展反保险欺诈宣传活动。元保集团相关人士介绍,元保通过分析异常用户的退保行为、识别进线人声纹信息,挖掘黑产用户代多个不同的用户退保行为,设置退保黑产预警机制,触发机制自动提醒。自今年上线以来发现近100个“黑产用户”。
不过,保险欺诈背后,有较多的经济诱因,即便监管出台再严厉的打击政策,但仍有人为了利益以身犯险,这就要求险企要持续强化内控制度,从源头减少不法分子“钻空子”的可能性。唐树源建议,保险机构可以建立和完善内部的风险评估和控制体系,确保业务流程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保险欺诈的识别和防范能力。此外,保险公司还应该加强对客户的教育,提高他们对保险欺诈的认识,鼓励他们诚实投保。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
(责任编辑:孟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