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末增资获批后,国联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联人寿”)再次释放增资需求。6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国联人寿预披露了一个增资项目。
一方面是国联人寿偿付能力告急,首轮增资并未完全“解渴”;另一方面险企排队增资扩股,但投资者热情渐退。多重因素影响下,国联人寿股权吸引力如何?能否如愿获得投资者青睐?
偿付能力告急,增资以“解渴”
刚刚完成一次增资的国联人寿近期再次释放增资需求,公开寻找投资者。6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预披露了国联人寿的增资扩股项目。
对于募集资金用途,国联人寿在预披露的信息中表示,增加注册资本,拓展寿险业务发展空间,有效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风险防御水平。但其他项目信息,如增资条件、增资额度、释放股权比例等,目前仍未明确。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项目仍未正式挂牌,需履行国资批准程序后方可进行正式挂牌。
如果此次增资扩股顺利找到投资方,国联人寿将迎来第二次增资。在2023年12月,国联人寿官网公告,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批复核准,该公司注册资本由20亿元增至21亿元,这是国联人寿成立十年以来的首次增资。但1亿元的增资额并不能完全“解渴”。国联人寿曾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后续引战增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以进一步强化资本管理,提升可资本化风险评价得分。此次预挂牌增资项目,可以说是国联人寿增资引战的第一步。
国联人寿接连增资背后,是已经告急的偿付能力指标。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国联人寿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70.66%、133.42%,分别较去年末下降了4.99个百分点、7.11个百分点。根据国联人寿预测,到今年二季度末,其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将下降至68.06%和126.42%。两项指标逐渐接近50%、100%的监管“红线”。
不过,曾经炙手可热的保险公司股权已不再是香饽饽,当前有增资需求和股权转让需求的寿险公司不在少数。同台竞争下,国联人寿股权吸引力如何?艾文智略首席投资官曹辙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联人寿的股权吸引力与其经营业绩、公司治理结构、业务发展策略等因素有关。目前国联人寿没有公布增资比例、金额,因此无法准确评估其股权吸引力。但国联人寿如果能够改善经营业绩,那么其股权吸引力可能会提高。
北京商报记者就增资金额、公司发展优势等问题致函国联人寿采访,截至发稿该公司未能回复。
此前,面对偿付能力下滑,国联人寿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除了前述的1亿元增资,2022年国联人寿发行了十年期固定利率债券,规模为10亿元。但对于险企来说,无论是增资还是发债,均属于外援性资本补充。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国联人寿还需要降低资本消耗,增加内生资本。如加强成本控制、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等。
一季度业绩滑坡,保费盈利皆下滑
国联人寿成立于2014年12月26日,是一家总部位于江苏无锡的全国性寿险公司,目前经营区域为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股东构成中,92.8571%为国有股,其第一大股东为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3.33%。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国联人寿仅在2015年和2021年两个年份实现了微盈利,分别实现净利润0.16亿元、0.02亿元。其余的年份,国联人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今年是国联人寿成立的第十个年头,但业绩表现不如以往。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一季度国联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7.59亿元,较2023年同期同比下降了13.72%;实现净利润-2.02亿元,相较于2023年一季度的1.53亿元亏损有所扩大。曹辙认为,一季度国联人寿盈利、保险业务收入双双减少,可能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受市场环境影响,公司业务规模有所下降;二是利率下行,影响了投资收益。
确实,从投资收益表现来看,今年一季度,国联人寿的投资收益率仅有0.47%,与该公司近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5.94%相去甚远。联合资信曾发布评级报告表示,盈利水平方面,受退保金及赔付支出快速增长的影响,营业支出较上年同期明显上升,致使国联人寿出现亏损,且未弥补亏损规模进一步扩大。
与众多中小寿险公司一样,国联人寿对银代渠道依赖性较强。国联人寿年报数据显示,国联人寿2023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五位的保险产品中,有四款产品与银行代理渠道相关,且产品的投资属性更强。联合资信在评级报告中表示,国联人寿保险业务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以传统寿险产品为主要发展方向,但趸缴业务占比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产品期限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银保渠道前期投入少,但也存在高手续费支出,高退保率等情况。2023年,国联人寿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高达17.34亿元,增速也达到了65.93%。对于依赖银保渠道带来的高佣金支出,在柏文喜看来,国联人寿需要探索与银行新的合作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同时加强销售管理,降低手续费支出。
(责任编辑:孟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