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五大上市险企最新业绩表现悉数亮相。5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前4个月,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5家A股上市险企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5万亿元,延续了一季度的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5%。聚焦于“风生水起”的寿险板块来看,多家险企前4个月保费增长呈复苏态势,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在内的寿险公司4月单月保费同比涨幅超10%。
A股五大上市险企寿险板块持续复苏,取决于哪些因素?监管近期放开银保渠道“一对三”限制,又将如何作用于头部险企?
多险企寿险保费单月涨超10%
保费收入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5%,A股五大上市险企最新业绩表现浮出水面,延续了一季度的增长势头。
具体来看,四家险企前4个月均实现保费收入的同比正增长。中国人寿增速位列A股5家上市险企首位,该公司累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9%;中国平安累计保费收入同比提升2.4%,增速位列第二。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817亿元及3001亿元,增速分别为1.0%及1.3%。
4月,是“开门红”收官之月,与此同时,银保渠道、经代渠道的“报行合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业务增长节奏。多重因素交织,寿险业务自然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各家上市险企的寿险板块回暖迹象凸显。其中,平安人寿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2121.55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较前3个月的0.9%进一步扩大。中国人寿今年前4个月累计原保险保费增幅3.9%,较前3个月的3.2%也进一步扩大。
从4月单月来看,人保寿险以23.59%的保费增速位列五大上市险企首位。中国人寿、太保寿险保费收入也取得两位数的增长,其中,中国人寿4月保费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11.63%;太保寿险保费收入128.38亿元,同比增长12.29%。平安人寿同样实现正增长,该公司4月保费同比增长6.69%至388.55亿元。
A股上市险企4月寿险板块的增速表现整体呈现回暖态势,这一变化的背后有多重因素推动。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4月保费增长的原因包括,2023年新单积累的续期推动;4月部分银行暂停大额存单等业务,存款搬家导致流向保险及存款类产品;季节性因素及部分银行的新考核任务。
对于今年4月多家A股上市险企保费涨幅明显,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硕士生企业导师支培元补充表示,其中的因素也取决于,保险公司在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方面的持续努力,为寿险业务的增长提供了动力。一些保险公司推出了更加贴合客户需求的健康保险、养老保险产品,以及提供更加便捷的线上服务渠道,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吸引和留住客户。
银保渠道将迎保费“加成”
存款利率下行、理财刚兑打破、居民储蓄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下,人身险公司银保渠道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这一现象在上市险企层面尤为明显。
“价值银保”正成为不少险企的一大战略或发力方向。新华保险在2024年一季报中提到对银保渠道的布局时表示,公司银保渠道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优化业务结构;强化渠道合作,积极寻找机会。中国太保表示,公司银保渠道坚持高质量发展路线不动摇,深耕战略合作渠道,巩固合作阵地。
需要关注的是,从监管紧急发文要求银保渠道严格执行“报行合一”,规范手续费上限,到近期取消了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数量限制,银保渠道近年来频频迎来政策吹风。
回顾今年一季度,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增速疲软。不过,基于银保渠道可以利用银行的广泛网络和客户基础,业内预计,随着近期银保渠道相关政策的放开,有助于渠道的市场化经营,银保“蛋糕”有望做大。与此同时,在手续费规范化后,取消银保渠道合作限制,有利于该渠道向“谁的产品更好卖”转型。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银保渠道的长期健康发展,也将推动保险行业的创新和进步。支培元表示,银保渠道新政策的实施,即取消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数量限制,预计将对A股五大上市险企以及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首先,这一政策的放开将有助于银保渠道的市场化经营,使得银行能够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客户需求,灵活选择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伙伴。这将促进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之间的良性竞争,推动服务质量的提升。其次,政策的放开也将为保险公司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对于那些在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保险公司,将有更多的机会通过银保渠道拓展业务。
屈放表示,在保费收入方面,总体额度会有所增加,同时由于竞争越发激烈也会促使保险公司开发出新的产品。
而从保费贡献层面,金融监管总局取消银保合作“一对三”限制,将对A股五大上市险企在内的头部保险公司的保费增长产生明显的助力。华福证券分析指出,此次通知放开“一对三”限制将边际利好中小险企签约,预计前期较大负增态势将得到缓解。但受到通知中的总对总签约以及线下服务规定影响,头部险企有望凭借更多的网点数以及合作优势,进一步扩大签约规模。同时头部险企得益于合作渠道众多、培训服务支持更加优秀,叠加期限结构改善显著带来的价值率普遍高升,在新规下有望进一步扩大签约范围,预计长期期交规模增速向好。
(责任编辑:孟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