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近况,保险代理人文小雨(化名)兴致勃勃地说:“卖保险可以很好兼顾工作与生活,很享受这种状态。”而另一位与《证券日报》记者相识近十年的代理人则表示:“我已经很久没去公司,估计也不会在这行留太久了。”
有人继续前行,有人另谋出路,各行业大抵如此。但近几年来,保险销售人员(以下统称“保险代理人”)持续大幅流失,引发各方高度关注。
根据A股上市险企年报,2023年,A股五大上市险企的保险代理人合计约142.4万人,同比下降13.6%。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截至去年年底,全行业保险代理人约281万人,同比下降约17%,较顶峰时期(2019年)减少了约631万人,降幅达七成左右。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代理人持续减少,有多方面原因。同时,对于险企而言,个险渠道依然举足轻重,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促进代理人提升质效,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人数下滑的影响。不过,当前保险代理人下滑或仍未见底,渠道改革之路依然漫长。
脉冲式增长后持续滑落
保险代理人数量持续了约4年的下跌之势仍未止住。
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A股五大上市险企保险代理人总数较2022年减少了22.46万人。具体来看,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人保寿险、太保寿险,以及新华保险的代理人数量分别为63.4万人、34.7万人、8.88万人、19.9万人,以及15.5万人,同比分别下降5.09%、22.02%、8.83%、17.43%、21.32%。
从2015年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至今的约8年时间,保险代理人数量呈典型的倒“V”形状。2015年至2019年,我国保险代理人从500多万人井喷式增长至912万人,达历史峰值。此后的4年,保险代理人数量持续滑落,至今已不足300万。
转折背后,有多方面原因。2015年,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使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同时,保险行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较多机会。从保费来看,2015年,行业保费收入约2.43万亿元。2019年,行业保费收入增至约4.26万亿元。
前期的高速发展掩盖了部分问题和矛盾,一旦发展放缓,问题就开始凸显。2019年以来,大量保险代理人涌入后,保费激增的同时,投诉量和退保率也激增。
众托帮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龙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也是保险代理人持续流失的重要原因。受重疾险保单渗透率较高、消费者需求部分流向医疗险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支撑保险代理人收入最重要的重疾险新单销售持续下滑,保险代理人难以获得持续稳定收入,从而难以留存。
在深圳市靠谱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吴军看来,职业能力模型陈旧的保险代理人无法满足不断升级的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而保险代理人职业能力模型陈旧,又与入行门槛低、代理人结构、保险公司对代理人的赋能机制缺失或失效等诸多因素有关。
随着科技的进步,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减少了对传统保险代理人的依赖,部分销售和服务流程转向线上,这也是保险代理人下滑的因素之一。
多措并举提质增效
保险代理人持续滑落的几年,也正是我国寿险业转型发展的几年。在此过程中,险企普遍采取系列举措,提质增效,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保险代理人数量下滑的影响。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兼副总经理郭晓涛近日表示,保险代理人行业必须从“人海战术”转向高质量发展。2023年,中国平安代理人的产能同比提升了近89.5%,必须代理人的收入同比提升了近40%。未来3年,保险代理人渠道将落实3个关键词:稳规模、增绩优、提产能。
为提升代理人质效,打造高素质、高绩效、高品质的“三高”保险代理人队伍,险企纷纷推出保险代理人队伍精英培养计划。例如,平安人寿“‘优+’人才招募计划”、中国太保“CA企业家计划”、新华保险“新华有WE来——优计划”等,希望提升保险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更好服务和满足中高净值客户的需求。
从A股五大上市险企年报数据来看,2023年其代理人质效都有所提升。例如,太保寿险2023年核心代理人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43503元,同比增长26.6%;核心代理人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6051元,同比增长46.3%;新华保险个险代理人月均人均综合产能为6293.7元,同比增长94.4%;中国人寿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提升28.6%。
人均产能和收入的提升自然是保险代理人质效提升的证明之一。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道,还需要对这些数字进行辩证分析。在低端代理人持续流失的背景下,计算人均产能和收入意味着公式的分母在变小,人均数字的提升可能代表质效提升,但也可能是由于低端代理人流失多,人均产能和收入提高了,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留下的代理人的产能和收入有所提升。因此,代理人质效提升了多少,仍需打个问号。
在龙格看来,保险代理人渠道接下来还要面对的挑战包括:“报行合一”将要在各渠道全面执行,代理人将面临“分级考”等,这些预期落地的政策短期内还可能影响保险代理人数量。
龙格认为,随着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方式的变化,保险代理人渠道必须定位于中高端,但这需要对应的代理人队伍和培养体系,以及配套的产品和服务。吴军也认为,促进保险代理人提升质效,向中高端定位升级的大方向明确无误,但实现路径目前仍然不太明确,无论是制度的顶层设计还是企业的实践落地,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在近日举行的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新华保险副总裁王练文也坦承,当前保险代理人队伍仍在下降通道中,过去那种运动式、脉冲式增员已经不起作用,而新的探索仍在不断努力之中。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