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保契
同业交流数据显示,上半年,全部产险公司的承保利润43.36亿元,同比减少3.59亿元,下降7.64%,承保利润率0.81%。
如果按行业某自媒体的统计方法计,行业利润绝对是要被忽略的(在半年业绩分析中,就跟大家说了,中小公司的增速低于“老三家”,车险的增速更是快接近0%,仅为1.77%),毕竟,0.81%翻倍都不如1.77%多。
再看具体机构,除去行业头部上市公司外,在非上市财险主体层面,35家亏损机构中,17家利润同比下降,占比48%。42家盈利机构中,10家利润同比下降,占比24%。
如此看来,财险行业的价值貌似只剩下稳就业和增税收了。可连巴菲特都钟爱的财险业,价值肯定不止于此。只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跟风。
非上市财险公司利润翻十倍 国寿财利润暴增1186%
保契统计发现,已披露的77家非上市财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报告数据中,共有42家公司盈利,35家公司亏损,合计净利润超38亿元,为去年同期3.8亿元的10倍,但仅为非上市寿险公司同期净利润的六分之一。
上半年盈利过亿的公司共有14家,利润排行前三的公司为国寿财险、英大财险和阳光财险,分别盈利16.08亿元、7.35亿元和7.09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1186.40%、109.40%和30.81%。
中华财险、永安财险和中铁自保净利润虽过亿达1.67亿、1.07亿元和1.04亿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则出现了35.27%、9.32%和25.18%的大幅下滑。
现代财险、安联财险和乐爱金财险仅实现了百万级别的盈利,但较去年同期下滑趋势同样明显,均在60%左右。
在盈利的公司中,外资险企业务规模虽小,但盈利情况普遍较好。
今年上半年亏损过亿的财险公司有7家,前三名为泰康在线、华农财险和中路财险,分别亏损2.50亿元、2.11亿元和1.61亿元,较去年同期扩大了119.30%、313.73%和215.69%;剩余4家亏损过亿的为前海财险、珠峰财险、阳光信保和北部湾财险。
富邦财险、东航海运、黄河财险位于亏损增速较高的前三位,虽然亏损区间在2000-7000千万之间,但较去年同期亏损飙升了833.33%、725.0%和325.0%。
2018年上半年亏损过亿元的公司有8家,其中7家公司今年都实现了减亏,分别是太平科技、浙商财险、富德财险、安华农险、长安责任保险、易安财险和安心财险。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互联网财险公司均未能实现盈利,泰康在线成立以来累计亏损8.8亿元。
今年上半年扭亏为盈的公司为11家,其中都邦财险、永诚财险和国元农险的盈利破亿元,分别为1.14亿元、1.02亿元和1.5亿元,同比增加了2950%、666.67%和317.39%。
从盈转亏的公司有3家,阳光信保和北部湾财险去年同期均实现盈利,今年业务暴雷,亏损过亿。融盛财险由于为新公司,暂无去年同期数据对比。
比没利润更可怕的是回避真问题
财险问题,剪不断理还乱。
财险始终随经济走势起舞,或高或低,只是稍有迟滞,但不会乱了节拍。
当穿越了一个个寒冬、走过一个个春天后,今天的财险到底成了什么样子?不同于寿险,财险的当期利润便是行业趋势的一面镜子。
定位大师特劳特在谈到中国企业时曾说过非常有意思的一句话:中国企业正走在一条危险的道路上,热衷于模仿、多元化、品牌延伸、产品线延伸……,不改变这种局面,中国企业不仅无法诞生真正的世界级品牌,更将逐渐丧失自己的竞争力。
但不跟风怎么办?只能专业化再加创新,但这太难了。比如专业性,中国财险市场最成规模的专业性公司当属农险,但翻阅各家农险公司的前五大险种,估计大家都很失望,农险公司的农险去了哪里?
再进一步说,从商业的角度看,利润远比市场份额更重要,但行业内的专家都说财险行业很特殊,只有足够的规模支撑,承保时的大数法则才更有效,投资端的收益才会更稳定。所以,没规模就别谈专业,毕竟,情怀与吃饭比,吃饭更重要。
为此,我们看到:
车险,市场主体必争之地。不管大小、新老,除百年险企美亚财险外,绝大多数公司都要拼命做车险,即使手续费拼杀到见血也在所不惜,虚列点费用更不再话下,只要能带来保费,利润,或许本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毕竟,在中国,车险是强制险种,有车就得买,不要营销只要费用,尽管多数人都知道这是条不归路,但还是会上瘾。基于此,行业自律不靠谱,只能靠监管,监管自是重拳出击不手软,人保、平安等大范围被停车险业务等强力措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信心。
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上半年,“百万医疗”款健康险持续加码,数据显示,上半年,财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8.30%,赔付支出49.07%,看上去似乎并无不妥,但如果我们细看公司主体上半年的赔付,或许会胆战心惊——前海联合同比增583798.69%、北部湾财险同比增1257.2%、华农同比增675.72%、众惠相互同比增662.66%、锦泰财险同比增585.25%......
毕竟,健康险与意外险不同,与寿险公司比,财险公司经营健康险缺乏必要的支撑,再加之国家医改的持续推进和中小财险公司自身经营管理等问题,财险的劣势会更加明显。
但,保费来的快,硬着头皮也得做。
谁之过?
这是无解的问题。仅从通常企业经营的基本原理看,只要资本层面(股东)保有敬畏之心、经营层(高管)保有基本的职业底线,双方共同专注于此,结果大多不会太差。但鉴于财险即收即赔的特性,资本要逐利,而公司经营层面来自资本(股东)的压力要远大于其他行业,甚至不如寿险。
重压之下,好多东西也就难免变形。但对商人来讲,没利润显然难以接受,要不换高管要不直接放弃,比如,资本大佬刘益谦就索性抛下财险专攻寿险去了。
(责任编辑:程宇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