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浙商基金规模缩水 次新基金公司陷困境

  • 发布时间:2014-10-17 08:03: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李乔宇  责任编辑:田燕

  近日,浙商基金发公告称副总经理陈志龙因个人原因离职。而浙商基金并非近期唯一一家涉及高管变更的次新基金公司,成立于2012年的德邦基金同样正面临着副总经理离职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认为,次新基金公司的生存现状举步维艰,部门高管选择离开显得理所当然。

  据统计,截止2014年二季度末,目前仍有41家有可统计数据的基金公司规模未突破百亿(由于专户和子公司业务不属于公开数据,未纳入统计)。规模不足百亿的基金公司中,多数机构属于“60后”(即第60家及之后设定的基金公司)之列。

  错过黄金发展期,是对于“60后”基金公司长不大最主流的解释。某规模小于百亿的基金公司坦言,2005年-2007年是基金业的黄金发展期,而2011年开始,整个基金行业就步入了瓶颈期,生于2010年后的次新基金公司已难再获得超常规的发展机遇。然而,“60”后基金公司长不大的原因不能仅凭“生不逢时”一言以蔽之。以浙商基金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21日,目前管理规模仅为5.20亿元,而与之成立时间相差不足三个月平安大华基金的管理规模却已达68.04亿元。

  产品规模持续低迷

  浙商基金似乎可以成为“60”后基金公司长不大的一个典型形象。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在2011年三季度末,浙商基金旗下仅股票型基金浙商聚潮产业成长一只基金产品,其期末净资产为9.23亿元。而到了2014年6月30日,浙商基金旗下已有4只基金产品(分类份额合并计算),其期末净资产却降至5.24亿元。

  从业绩来看,基民抛弃浙商基金的原因似乎并不难以理解。以该公司的首发产品浙商聚潮产业成长为例,在2012年度,该基金亏损1.77%,而同年股票型基金的年平均收益达到9.87%。受益于股票市场牛市行情,今年股票型基金普遍表现喜人,截至10月15日,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达到12.28%。而在此背景下,浙商聚潮产业成长仍然继续亏损,今年来亏损2.82%,在611只同类基金中排在第597名。随着该产品的业绩持续低迷,浙商聚潮产业的规模也由最初的12.71亿元降至二季度末的3.54亿元。

  此外,该公司的其他三只基金也没能逃离规模缩水的命运。浙商聚潮新思维的净资产规模由2012年3月成立时的7.85亿元降至今年二季度末的0.62亿元,比起最初成立时缩水92%。浙商沪深300指数分级在2012年5月成立时净资产规模为3.54亿元,今年二季度末降至0.64亿元。浙商聚盈信用债债券的A份额和C份额也分别有不同程度的规模缩水。

  人才引进成为难题

  公募人才紧缺背景下,浙商基金也面临着基金经理“只出不进”的问题。今年9月30日,浙商基金发公告称,原浙商聚潮新思维基金经理陈志龙离任,其此前管理的基金产品改由张文洁接任。陈志龙其实在加入浙商基金前就已有担任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这在浙商基金还是唯一一例。陈志龙走后,浙商基金旗下目前剩下的6位操盘手,在加入浙商基金之前均未曾担任过基金经理的职位。

  浙商基金的元老姜培正在加入浙商前曾任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研究员、国联安基金研究部研究员。关永祥曾任华泰证券、泰阳证券的研究员、长信基金以及国联安基金数量策略研究员。洪慧梅曾任平安资产集中交易部债券交易员、汇丰人寿保险投资管理部交易主任。而浙商基金旗下另外三位累计从业时间尚不足两年的基金经理也皆因内部提拔上任。

  浙商基金显然并非唯一一家面临人才之困的次新基金公司。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2年成立的德邦基金近期也迎来了绩优基金经理白仲光的出走,离职原因与多数基金从业人员离开之时一样为个人原因。某基金从业人士认为,牌照的放开让这个行业曾经的稀缺性变得瞬间消失,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加入,这个行业的人才紧缺现状就会日益凸显。比起成立时间更久的基金公司,次新基金公司在人才储备、公司规模等方面竞争力并不显著,其面临的困境恐怕会愈渐加剧。

  此外,业绩持续亏损,规模只降不增的结局自然是遭到旧股东嫌弃。8月中旬,浙商基金迎来了股东变更,“万向系”通联资本拍下浙商基金50%股权。伴随着此事发生,浙商基金人员变动在所难免。股东生变一个多月之后,浙商基金副总陈志龙的请辞似乎是一个信号。有评论人士猜测,陈志龙的出走或许只是一个序幕,浙商基金高管结构或将发生大的变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