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9日 星期天

财经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字号:  

主动股基发展停滞 资产荒下公募能否承接储蓄理财?

  • 发布时间:2016-01-21 08:3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燕

  过去一年来,公募基金实现了长足发展,总规模上涨近九成,不过由于市场的大波动,主要面向中小投资者的主动股票基金规模却停滞不前。与之对应的一个现象是,相当一些基金投资者并没有在基金中赚到钱,尽管其中有些基金的净值相比发行时已然翻番。

  公募基金高层或许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在资产“配置荒“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能否承接银行端的储蓄资金、将公募的理财功能发挥出来,显然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目前公募的一些问题亟须解决抑或改进。

  主动股票基金发展停滞

  虽然公募基金总规模在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更是在去年一年实现了近90%的增长,但主要是零售的主动股票基金却并非如此。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发现,2011年至2015年这五年间,主动股票基金的规模分别是10948.1亿元、10590.8亿元、10532.7亿元、9943.8亿元及10661.9亿元,2008年主动股票基金的规模约9989亿元,与2014年末几乎持平。

  这说明,近年来主动股票型基金的规模并没有得到发展,主动股票型基金从2014年底的9943.8亿元增加至去年年末的10661.9亿元,增幅为7.2%左右,而公募总资产规模的增长幅度则约为87.6%,该数据与主动型股票基金的增长情况颇不一致。

  就201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基金资产超过85%的大幅增长来自于货币基金、分级基金以及一些混合型的打新基金。事实上,这些基金增长的背后散户是少数,绝大多数是机构。

  “这么多年来我们看到公募基金的规模增长实际上是机构在做自己的配置,它们需要配置公募基金从而带来了公募基金规模的增长,而主要以散户为投资标的的主动股票基金却基本没有增长。”北京一家公募的副总经理如是表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也从相关渠道了解到,一家规模前十大型公募的一只主动型产品,在近十年来净值增长了十倍,但值得反思的是,十年前该基金规模是20亿,十年后净值上涨了十倍规模依然保持在20亿。

  “为什么作为公募基金应该吸引的普通投资者这么多年来没有增长,是产品问题、渠道问题还是客户问题?一定要思考怎么才能把最主要的公募基金的客户基础提起来。”该北京公募副总坦言。

  显然,一个行业面对的问题是如果想要实现公募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必须根据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针对性地拿出解决方案。

  基民的困扰

  对广大的个人基金投资者来说,或多或少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基金净值翻番,但是基民却没有赚到钱。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基民买基金的时点是不恰当的。打个简单的比方,一只基金从1元钱(净值)涨到4元,接着从4元回到3元,这个时候基金估值上涨了200%,但基金在1元发行时是2个亿到4元时在赚钱效应下规模剧增到30亿,而在3元时规模可能回落到了10亿,就是说大量的散户投资者是在净值3.5元~4元时候进去的,表现出来的就是大量基民是赔钱的。

  那么,是不是说权益类基金的投资就是负收益呢?事实显然不是这样。

  目前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社保基金是最佳范例。公开数据显示,社保基金成立至2014年底,年均投资收益率达8.38%,比同期通胀率高出5.96个百分点,社保基金在所有大型机构投资者里,股市配置的比重也是最高的。

  “未来开放基金在满足机构市场客户需要、在做解决方案的前提下,也需要通过解决方案把零售市场做活。”上述北京公募副总指出。一位管理社保基金的投资经理便告诉本报记者,社保基金不追求短期特别靠前或者特别靠后,要求长期带来业绩回报,因此业绩相对比较稳健。

  因此,也有基金业内人士提出建议,投资权益类基金的长期回报一定比不断地今天买进明天卖出这样得来投资回报高,但这种做法,确是现在大量投资者正在做的。“也许是要做投资者教育,也许是要在投顾方面多做一些工作。”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场人士反思道。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也注意到,进入2016年以来随着大盘回调至3000点以下,一些基金公司力推保本基金、货币基金及偏债型基金,权益类基金则受到冷落。

  配置荒下的公募走向

  现阶段资管行业说得最多的词之一便是“资产配置荒”,国内利率不断下行,大量理财资金向海外流去,对公募而言除QDII产品井喷外,理财资金的吸纳也是基金公司人士考虑的一个问题。

  “未来五年我觉得与80年代的美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大量的资金理财需要得到一个妥善的安置,理财时代也应该是现在从此展开。”在上海一位公募投资总监看来,能否满足从银行系统出来的大量储蓄的理财需求值得公募考虑。

  过去一年,公募基金得到了爆发性的发展,规模几乎增长一倍,但无法忽视的是产品设计、人才匹配等都是公募业需要解决的难题。

  不得不说的一个问题是,目前公募基金依然沿用相对业绩考核,但这种考核机制与市场的诉求却是隔离的:基金经理追求相对排名,而投资者则需要的是绝对回报。如果在熊市中基金经理虽然录得负收益但是排名靠前,那基金经理绩效就会很高,但并没有满足投资者的诉求。

  “考核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可以按照价值投资来进行布局。”上述社保基金投资经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私募的管理则比较灵活,客户缺什么就补什么。显然私募里他利益驱动很明确,这也是为什么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奔私的一个原因,因为到了私募以后每年收入都是很高的。”一位私募高管如是指出。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