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只QDII基金泰达宏利面临被清盘 投资者咋办?
- 发布时间:2015-08-31 10:11:10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田燕
基金在年初疯涨之时,谁也不会想到,几个月内基金就会面临被清盘的危险。几轮急跌之后,截至目前,39只迷你QDII即将面临清盘,年内已有近千只私募基金被清盘。基金清盘后基民会有损失吗?该怎么样弥补基金清盘的损失?这些问题在未来震荡的股市格局中,都可能需要面对。
首只QDII基金面临被清盘
近日,泰达宏利基金公司发布公告,提议终止泰达宏利全球新格局基金合同,拟于9月7日起以通讯方式召开持有人大会,对终止该基金有关事项进行表决。如果通过,泰达宏利全球新格局将成为首只清盘的QDII基金。
根据《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出现基金持有人数量不满二百人或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向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并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该基金2015年二季报中显示:2014年11月11日至2015年6月30日,基金存在资产净值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的情况,已向证监会报告并将采取适当措施。
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对持有人来说,规模较小基金的固定费用可能高于收益。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迷你基金由于本身规模较小,投资运行管理也有较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及时对其进行清盘,是一种理性和对投资者负责任的行为,有利于保护持有人的利益。
现在,面临被清盘的并非这一只QDII,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全市场处于清盘红线下的迷你型QDII基金共计39只。其中,倒数三名各自规模依次为273万元、325万元、378万元。
近千只私募产品遭清盘
近日,原“公募一姐”王茹远奔私后掌管的一只基金被曝濒临清盘,尽管其随后澄清说,该基金暂时还没有结算,正在准备解决方案,但跌损至清盘红线已是事实。
今年上半年的行情让很多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成普遍现象。然而6月中旬以来股市连续几轮急跌,不少知名私募基金都已经折损,更有不少新成立的私募基金面临被清盘的现象。
截至8月26日,今年以来共有812只私募产品清盘,其中7月份有200只产品清盘,为今年以来单月最多。除了已被清盘的产品外,在存续期中的产品状况也不容乐观,目前不少产品距离清盘红线也只有一步之遥,最低的距离止损线只有2%。如果市场仍维持震荡下行,那么难免又出现一大批清盘基金。
私募基金清盘的原因与6月以来股市持续下跌有直接关系,但也并非所有基金都是因为触及止损线而被动清盘。实际上,私募遭遇清盘中很多情况是基金经理看淡后市所致,为了保护已获得收益而主动清算。另外,净值下跌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一些私募基金公司,往往会采取措施来挽救产品,比如召开信托持有人大会,请求信托持有人同意修改清盘线,若持有人不希望兑现亏损,这类产品就可以向下修改清盘线而维持下去。
清盘不能让投资人亏钱
清盘后,基金的持有人会不会因此受到损失?对此,行业内人士众口不一。有业内人士认为,投资本来就是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投资人就应该对自己的决策负责。另外也有人认为,基金公司已经收取了一定的管理费,可以用这部分钱补偿投资者,这是负责任的做法。
济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王群航认为,不可否认,此举对公募基金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清盘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补偿。“发行一只基金,收取了很多管理费,业绩做不好,清盘!合适吗?”王群航提出这样的质疑并建议,清盘的基金不能让投资者损失。
他建议赔付仅仅只是给予那些坚持到最后的持有人。因为人家的坚持,所以必须感动,必须适度赔付,即上限仅为面值。至于已经赎回的投资者,就不必赔付了,因为他们的赎回行为表明了他们对于风险的认可。
“我比较能接受清盘。”一位老基民告诉记者,与其不死不活地耗着,基金清盘实际算是比较爽快的一种做法,对基金公司和投资者都有好处。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清盘的情况以后可能会常见,投资者也没必要紧张。清盘后钱会根据基金净值原封不动地回到投资者的账户。投资者只要再重新选择一只基金,或者购买其他理财产品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