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外汇 > 外汇资讯 > 正文

字号:  

美元强势或难持续

  • 发布时间:2015-05-25 08:02: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王良享  责任编辑:孙毅

  过去3年的美元强势,是结合欧洲与日本大幅量宽、中国经济放缓、原材料与基本金属价格下跌与美国结束量宽等因素造成。但从基本面来看,美国要以金融资产再度大举吸纳环球资金并不容易。

  美元是当下的热点,它的强势能继续吗?已成为业内外普遍关心的焦点。

  先回顾一下美元最近几年的走势,或许能找到其运行的轨迹。

  2011年8月,标准普尔调低美国主权评级,从最高的AAA调至AA+,美国国债从此不再算是无风险资产,当时曾经有预测,美国债券孳息率将会大幅飙升,美汇价格进一步走低,但事实是10年期美国国债孳息率因欧债危机爆发,再跌至历史低位的1.39%,美元贸易加权指数(USTW$)则从当时低位的69.5,反弹27.5%至今日的88.58 。这个市场反应,是典型的预期时买进,实现时卖出(Buy on rumor, sell on fact)。自从2013年5月份伯南克预示美国退市开始,美元贸易加权指数至今已上升15%,美国加息的预期时冷时热,但给予美汇的支持不容否认。

  笔者想指出,预期时买进,实现时卖出的反应,在1994年与2004年两次的美国加息期中都曾出现。美元贸易加权指数在这两次的加息期前3至6个月,分别上升5%与10%,但却在联储局正式宣布加息后渐次回落,至加息期完毕时,美汇指数分别跌11%与7%。美息上升,美汇下跌,看似不合逻辑,但细看美债价格水平,可知其原因。美国加息,如果是因为经济增长稳固与通胀猛烈,则债息会于短期内大幅攀升,债券价格很快到了富有吸引力的水平,如果加息是象征式,是循序渐进式,则投资者应当等到加息期接近终结才投入美国债市。

  过去3年的美元强势,是结合欧洲与日本大幅量宽、中国经济放缓、原材料与基本金属价格下跌,与美国结束量宽等因素造成。但从基本面来看,美国要以金融资产再度大举吸纳环球资金并不容易,毕竟自从2011年8月至今,美国股市(标普500指数)已上升97.7%,与1995年至2001年的美国金融资产全盛期比较,美国股、债吸引力都大不如前。

  现在,美股美债吸引力大不如前。

  上世纪90年代中,新兴市场金融危机接踵而来,1995年墨西哥、1997年亚洲及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造就了美元强势。当时过剩的杠杆引发金融危机,触发避险美元强大需求,美国10年期国库债券孳息率从1995年的7.8厘,下跌至2000年的5厘,美债需求强劲。1995年至2001年,美国GDP增长平均为3.7%,最高达5.4%,道指该6年内升1.8倍,日经平均指数却下跌30%。美国甚至从财政赤字步入盈余,当时不买美股与美债,等于没有投资金融工具,因此该6年内,美汇指数大升50%。

  不过自从2002年4月美国回复双赤字后,美汇贸易加权指数从当时的112.93水平开始下跌,至金融海啸前低见70,由1995年至今,美汇指数的平均为86.3,比现在水平低。但美国现今的GDP平均增长却趋向于低水平的2.5%;美国失业率虽改善,但现今5.4%的水平却与上世纪90年代末的3.7%有一段距离,现在的就业参与率仍徘徊于36年的低位62.8%附近,比起2008年金融海啸前低3%;美国通胀指标(个人消费支出平减物价核心指数)则只比历史低位的0.95%高出0.4%。以美国的基本面作参考,美汇指数不应该长期停留在过去30年的平均汇价之上。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