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蚂蚁金服不做银行 定位于技术数据渠道的平台
- 发布时间:2014-11-30 00:49:31 来源: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孙毅
中国网财经11月30日讯(记者 岚枫)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主办的【新供给金融圆桌】第4期-“加快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普惠金融”研讨会于29日在京举办。阿里巴巴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以《互联网金融的未来》为题发表演讲。
陈龙表示,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互联网金融:一是商业是不是需要金融。商业和金融的结合是非常自然的,做金融第一个问题是不是有足够的商业场景支持,商业对金融是不是有需求;二是金融产品是不是有渠道。开发一个新的产品,到哪里卖,客户在哪里;三是不是能搜集和处理信息来降低风险。金融机构核心的竞争力是风控和风险定价的能力,谁能搜集和处理信息谁就能把金融做好。
在谈到蚂蚁金服未来发展时,陈龙称,蚂蚁金服不会涉及所有金融业务,不想做另外一个银行,要做的是技术和数据和渠道的平台,做底层,希望跟监管者、消费者和机构一起创造一个普惠金融的未来。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龙:各位尊敬的来宾,大家早上好。今天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我演讲的主题叫“互联网金融的未来”。一个月以前我还在长江商学院做教授,长江的校训叫“取势、明道、优术”,现在雷军讲的“猪在风口上也会飞”,如果我们想做会飞的猪,又没有翅膀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挪到风口上。了解将来是很重要的,我现在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如何看待金融的未来。
第一,我从金融的本质和金融史看这个未来应该怎么样;第二,从中国的经济和金融的制度来讨论中国金融的未来,最后的结论是一个做不一样的金融的黄金时代,这个不一样的金融可能就是说普惠金融。
为了把这个讲清楚,我开头从一个唐朝的小贷开始讲起,这是一个小贷合同,是在吐鲁番挖出来的,这份小贷讲的是有一个居民龙会努从另一个居民左崇喜那里收到30匹丝绸,每个月利息是4匹丝绸,如果利息未能按月支付,每个月需多支付一匹丝绸。如果左崇喜在特定时间需要丝绸,龙会努必须立即归还。如果借债人逃债,那么他的妻子和孩子和其他列举的人将替他归还债务。这个小贷的年化利率是160%,债务可以随时索赔,相当于活期存款,如果展期利率上调为年化200%,如果违约,其他人要连带担保。
从以上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小微企业融资难自古如此,中外如此。这个合同讲了如果要发展金融有几个什么样的挑战。第一是支付和结算对金融的挑战的问题,如果龙会努借到的是钱也许他可以用这个钱,而不是用丝绸买别的东西。第二个是渠道,龙会努想借钱,但是没有渠道,不知道跟谁借钱。第三是信息,没有人相信他,他的征信成本太高了,左崇喜不相信他,所以借给他的是一个年化利率160%的非常苛刻的小贷。渠道、信息一直是我们金融最核心的挑战。
说到金融最核心的挑战我们再换个角度想一下金融的本质是什么。从功能上说,金融叫金融中介,金融中介做几件事情:从功能上说第一个是支付,最古老的金融产品一定是钱,后来有了支票、信用卡、储蓄卡,都是为支付做的。金融的第二个功能是融资和投资,它是一个平台,投融双方对接起来。第三个功能是保险。这是金融的功能。
如果你要做金融,我总结一下大概需要问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商业是不是需要金融,金融是为商业服务的,所以每个时代商业有不同的特点,金融也必须有不同的特点。如果金融是从头开始做或者已经有一个商业场景,这个商业场景对金融有一个自然的需求,这个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很多都在做金融,很多都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商业平台,有一个场景对金融有自然的需求。商业和金融的结合是一个非常自然的,也是一个很有用的结合。因此,做金融第一个问题是不是有足够的商业场景支持,商业对金融是不是有需求。第二个问题是问这个金融产品是不是有渠道,开发一个新的产品,到哪里卖,客户在哪里。第三个问题在于是否能够搜集和处理信息来降低风险。所以,我们说金融机构核心的竞争力是风控和风险定价的能力,谁能搜集和处理信息谁就能把金融做好。最后一点,金融机构是有道德风险的,它是卖金融产品的。因为风险可能是滞后的,当时卖的不一定负责任,金融机构也需要被监管。所以金融有一个生态圈。
再次强调,如果要理解互联网金融,从这几个角度就可以想的比较清楚。第一个问题商业是不是需要金融。第二个问题金融产品是不是有渠道。第三个问题是不是能搜集和处理信息来降低风险。这是一个一般的金融机构最需要问的三个问题。
这跟互联网金融有什么关系?往往跟商业结合越紧密的越容易发展,比如支付一定是第一发展起来的,跟商业的结合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互联网能够对金融的贡献在于:第一是渠道,我们都知道它是平台,它通过网络解决渠道的问题。第一跟渠道是相关的。第二它显然跟信息是相关的。我们讲的叫数据,大数据,但是数据不就是信息吗?所以,渠道和信息正好是金融的两个核心的底层的本质。所以,互联网正好对渠道和信息搜集和处理进行了革命,互联网跟金融结合的很紧密就毫不奇怪。
由于有了互联网的技术,有了渠道,有了处理信息的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我们现在经常强调互联网精神,互联网精神指的是做商业的方式已经改变了,而这个做商业方式的改变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所以,当你有了渠道,有了信息,有了技术,互联网本身的硬件和软件的技术,以及你做金融的方式就不一样了,加起来你就能去做金融的创新。这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互联网金融这个词那么热的原因,因为互联网正好是跟这个相关的,跟金融的底层是相关的,而且不但是现在,如果你看一下历史,你会发现跟商业需求的结合,技术革命带来的渠道,信息和产品的创新,贯穿了整个金融发展史,不只是现在。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第一、支付和银行的诞生。为什么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是第一个发展起来的?第一它跟商业的结合是最紧密的,电商如果没有第三方支付做不下去,所以,它第一跟商业的结合最紧密。第二它对渠道有要求,需要支付的双方结合起来,互联网能帮它解决这个问题。第三它对信息的要求其实是比较低的,因为交易双方已经决定要做交易了,我从你这里买东西我要支付给你,这个已经是愿打愿挨的事儿,没有一个很大的信息不对称,最重要的是解决安全和便捷的问题。这个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解决。所以,支付是互联网时代第一个发展起来的金融。
这是现在,以前也是一样,如果你看一下银行的诞生,最早的银行是做支付的,然后才开始做信贷。第一个银行是在意大利产生的,意大利为什么会是第一个产生银行的地方?意大利当时是欧洲最主要的贸易大国,它有一个商业的需求,如果你有了很多国际的贸易,你就需要支付和结算,尤其是跨国贸易,这是我们当时有很多的鉴定、估算和兑换货币为主的业务产生,这是银行的来由,最早的银行是做支付和结算。
现代意义上第一个银行是在荷兰设立于1609年的阿姆斯特丹,也是因为它有商业的需求,阿姆斯特丹做的船比较厉害,装的东西比较多,用的人比较少,它物流很发达,当时因为哥伦布航海有了国际贸易。在有很多国际贸易,需要支付和结算的背景下,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产生了,接受存款,各个国家的货币经营、发行银行票据、转账、开汇票,这是全世界的第一个多边支付的中心,它提供几乎免费的支付的服务,到1683年开始做信贷,做成了全世界最大的贸易和金融中心。所以,商业和金融的结合,第一个是支付的行业,它可以把商业做起来,支付做起来,把银行最基本的做起来可以做更多的信贷,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知道了这个背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阿里现在做金融,阿里开始时和跟荷兰一样,唯一的差别荷兰做的是海上的贸易,阿里做的是天上的贸易,有了淘宝和淘宝商城,为了支持这样一个天上的贸易,需要有天上的支付。所以就做了支付宝。一开始自己也不想做,没人愿意支持,我们就自己做起来了。支付慢慢够像当年的阿姆斯特丹银行一样,做久了想为客户做更多的服务就有了阿里小贷、余额宝这样金融的服务,慢慢金融就做起来了。
支付宝十周年,下周还有一个庆典,用我们CEO的话来说如果没有淘宝就没有支付宝,但是如果没有支付宝当然就没有淘宝,没有支付,没有金融的支持,就不会有中国现在最大的市值的公司之一,现在上市的电商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