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互联网金融法规应开大门、走大路
- 发布时间:2015-05-18 10:39:56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毕晓娟
日前,台湾第三方支付专法正式实施,移动支付时代在宝岛终于来临。
所谓移动支付业务,简而言之就是使用者拿着手机可以进行刷卡消费。在台湾,又或者称作电子钱包,从2012年起,岛内金融业者就开始商谈移动支付方案,但因为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不够完整、硬件设施不够普及、加上相关金融规范的限制,所以一直都以“雷声大、雨点小”收场。直到今年1月,台湾民意机构才通过第三方支付专法,开放移动支付业务。
由此,2015年不仅成为台湾“移动支付元年”,并将是岛内金融3.0发展的关键一年。
然而,让岛内金融业者欣然力挺的移动支付业务,事实上,在大陆早已习以为常,成为大陆民众的支付主流,特别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在大陆几乎已经完美替代传统银行卡及网络银行业务。
移动支付在大陆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到底有多普及?根据支付宝2014年底公布的“10年对账单”,大陆各省份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4%。目前,支付宝钱包已经开始把移动支付的触角,从电商领域延伸到了线下的医院、超市、交通、餐饮等各大领域。
现在,台湾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第三方支付机制,但是,按照台金融监管部门目前的管制,岛内民众若想使用移动支付,不但要有支持NFC(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机,还得另外申请专用SIM卡及虚拟信用卡。面对这样麻烦的步骤,还有多少人愿意使用移动支付呢?
相对来看,台湾在移动支付乃至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开放不仅落后于大陆,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也明显居于下风。台湾金融业一直提出要集中力量“打亚洲杯(发展区域型银行)”,但是,如果只靠传统的经济规模扩大去竞争,恐怕在速度与成效上都有很大疑问。在互联网金融上台湾若没有创新作法,可能连岛内市场都难以招架,更别说跨海出去竞争了。
互联网金融在全球正掀起一股势不可挡的发展浪潮。大陆已经提出“互联网+”政策,并特别强调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台湾在互联网金融法规松绑与政府金融配套措施上,势必需加速进行。
管理应该要有,但管理的点不对,就会阻碍创新。如果台当局一直用旧有的思维来管理互联网金融,不仅无法创新岛内的金融发展环境,也不符合国际趋势。新时代的法规应该是开大门、走大路,而不是过于注意法规的诀窍或是门道,很多的政策不能再用旧的眼光来看。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台湾已经失去先机,如果再患得患失,结局如何,恐怕是明摆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