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收藏 > 藏品热点 > 正文

字号:  

一枚银锭铭刻晋商王家辉煌往事

  • 发布时间:2015-05-15 09:08:41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刘英杰  责任编辑:田燕

  一枚小小的银锭铭刻着晋商王家的辉煌往事,也见证着晋商数百年鼎盛不衰的经营传奇。

  刘英杰(洛阳) 编剧,作家,《文化收藏》杂志副主编。

  明人沈思孝《晋录》有云:“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可见晋商之名在明代已初露端倪,至清代后,政府更将全国盐政尽归晋商,延续了晋商五百年辉煌,这在银锭收藏中颇能佐证。

  因历代对银锭的铸造及发行都没有统一的严格规定,允许自由铸造。只要适应当时的流通环境和民间习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银锭造型无规定,特别是从清代开始,银锭的器形更加多样,各省各地各有千秋,异曲同工。虽然此银锭并非常见的元宝形、牌坊锭等,而采用方槽形。但所以被称为“槽锭”,并非因为其形状,而是因为当时凡经过公估议定的银锭都带有錾刻痕迹从而形成的印记。錾刻需要钢模打压,银锭刚刚熔炼成型,比较柔软,钢模很容易在铁锤打压下形成深深的验槽,故有此名。银锭颜色多白润而沉稳,银锭气孔中有金黄色的多彩宝光,银锭本身色彩为雪白色,由于在使用中,受人们触摸、氧化等,银锭已自然生成了一层银锈和包浆,色泽温润,极为漂亮。银锭成分有“七黑八灰九转青,九五成时色还清”的鉴定口诀。“王泰来”铭文是鉴定此银锭时间的依据,这类带有商会或家族字号的银锭在清代颇为流行,錾刻铭文是当时为了保证银锭的质量,用签字画押的方法,表示对经手的银锭负责。每个商号的铭文有其特点,正因为这样,却成了我们今天鉴别真假银锭的重要依据。现代人可能对于这种将商号錾刻于银锭上的做法多有不解 ,其实这正是晋商的成功之处,从这枚云南“王泰来”七两槽锭中可以看出,晋商分号已经分布全国各地,连云贵之边远也有涉及,并且不同地方的分号铸造的银锭多有不同,我们不得不感叹晋商博大的商业情怀及睿智的经营思路。“王泰来”是壁珏辉映的晋商之林中的一员,我们探询史册,探究“王泰来”是怎样一个商号,才恍然明了其显赫而又神秘。

  人们对于“王泰来”的认识多来源于民间传说,不过据清雍乾时成书的《永宪录》载:山西富户王泰来,家有现银一千七百万两有余。书中虽云王泰来有千万家资,富可敌国,但所谓《永宪录》并非正史,有稗官野史道听途说之嫌。遍查《清史稿》及诸多典籍,才慢慢勾勒出这个晋商家族的轮廓,原来,所谓“王泰来”者,并非固有其人,而是山西泽州府一个王氏家族的商号名称。而王家也没有被雍正皇帝砍头抄家之人,反而世受皇恩,七世辉煌,伴随大清王朝延续了数百年鼎盛。“王泰来”商号的创业者是王璇,主要生活在明末至清顺治、康熙两朝。王家从明末经营盐运起家,到清初时,富甲一郡,渐成晋商魁首,泽州望族。王家善于经商的同时,对朝廷也颇为忠心,捐银放粮、赈灾济困、捐赠公益,便成了王家的报效皇恩之道,动辄十万、八万,慷慨之盛深得圣恩。是以王氏子孙几代均身居高官,尽管有些未经科举之途,通过捐官输银,大多也在官场上平步青云。一枚小小的银锭铭刻着晋商王家的辉煌往事,也见证着晋商数百年鼎盛不衰的经营传奇。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