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一再下探、提高授信额度……银行“狠下猛药”,个贷营销愈发“内卷”。随着A股上市银行2024年中期业绩“收官”,也能窥见银行业个贷投放图谱,9月1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多数上市银行在个贷业务上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方面,但在“狂飙”之下,贷款质量下降和潜在违约风险也渐呈增加态势。
消费贷经营贷“卷”规模
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增强自身竞争力,个贷已成为银行展业的重点,其中又以发力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最甚。从42家上市银行披露的中期业绩数据来看,不少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呈现出增长趋势,尤其是在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方面。
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个人贷款较上年末增加5921.78亿元,增长7.3%。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增长26.5%,个人经营贷款增长28.4%,主要是由于该行持续加大普惠贷款投放所致。工商银行个人贷款比上年末增加1809.22亿元,增长2.1%,尽管整体增长率不高,但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仍分别实现了17.4%和16.7%的“双位数”增长。
建设银行个人贷款和垫款8.7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16.82亿元,增幅0.94%。其中,个人经营贷款8857.6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82.86亿元,增幅13.93%;个人消费贷款4805.9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89.74亿元,增幅13.99%。交通银行也不例外,个人经营贷款较上年末增加314.06亿元,增幅9.14%,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加465.71亿元,增幅26.85%。
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也呈现阶梯式增长态势。“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777.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27%;华夏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055.9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2%;浙商银行零售贷款(包括个人房屋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长2.71%。
贵阳银行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余额30.42亿元,较年初增长23.11%。2024年上半年,在助力消费信贷的举措下,宁波银行个人贷款总额5231.48亿元,比年初增长3.14%,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个体经营贷款余额分别为3318.15亿元、990.82亿元,均较上年末有所增长。从更为细分的领域来看,上海银行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28.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76%。上海农商行、青岛农商行、苏州农商行等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或个人经营贷款余额也均呈现上涨态势。
然而,尽管多数银行增长显著,但也有部分银行采取了更为谨慎的个贷风险管理策略。上半年,青岛银行主动调整互联网贷款结构和总量,收紧信用卡风险策略,截至6月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03.2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5.19亿元,降幅6.96%;西安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占比从上年末的16.27%下降至13.72%,贷款余额也从330.2亿元下降至294.74亿元。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随着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个人消费能力和企业经营活动将继续增长,个人贷款业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银行也需要警惕过度放贷带来的潜在风险,确保贷款质量,避免不良资产率上升。
内卷“后遗症”风险显现
在促消费市场回暖的背景下,银行个贷“价格战”愈演愈烈,从盈利角度而言,拓展新的渠道以增加业务规模无可厚非,但“内卷”激进营销过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开始浮现:过度放贷会增加银行自身经营风险,贷款越多,意味着潜在的违约风险也随之增加,可能导致资产质量下降。
从六家国有大行表现来看,虽然资产质量整体稳健,但在个人贷款领域,仍有一些风险不容忽视。以中国银行为例,截至上半年末,该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为0.88%,虽然处于较低水平,但较上年末的0.76%有所走高;农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个人卡透支、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均出现上涨,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为1.17%,较上年末的1.04%上涨0.13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个人不良贷款794.19亿元,增加186.62亿元,不良率为0.9%,上升0.2个百分点;交通银行个人逾期贷款率2.22%,较上年末上升0.29个百分点;邮储银行个人小额贷款不良率为1.88%,上年末这一数据为1.73%;建设银行个人贷款和垫款不良率为0.84%,也出现了上扬。
多家股份制银行亦是如此,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42%,较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该行提到,部分个人客户的还款能力仍处在恢复过程中,个人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华夏银行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2.18%,比上年末上升0.49个百分点;民生银行个人类不良贷款总额296.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76亿元,不良贷款率1.69%,比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招商银行的零售不良贷款率0.9%,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针对零售风险,兴业银行强调,从产品设计、风控逻辑、流程管控、模型策略等方面优化零售信贷全流程管控。截至上半年末,该行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0.8%,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余额(境内且不含子公司)909.15亿元,不良率1.78%,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深入剖析来看,尽管不良率上升,但大多数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依然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也是由于银行采取了积极的风险管理措施,如调整客户结构、加强资产结构优化、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等。
通过适时调整信贷政策和信贷结构,加强存量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等措施,青岛农商行个人经营贷款不良贷款率从上年末的2.04%下降至1.83%,但该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却从1.71%上涨至上半年末的2.06%;上海银行个人贷款和垫款不良率1.11%,较上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该行指出,从上半年整体趋势看,二季度资产质量已较一季度呈现趋稳态势,不良生成季度环比减少,将继续深化客群和资产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措施,保持个人贷款资产质量相对稳定。
平均利率大降的难题
在信用卡业务告别高速增长,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走下“神坛”后,业内将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视为拉动银行高增长的“后起之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个贷价格战也导致银行利润变薄。
国有大行均出现下滑,中国银行个人贷款平均利率为3.94%,较去年同期的4.62%下降68个基点;农业银行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为3.9%,上年同期这一数据为4.41%。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37%、4.19%、4%、3.8%,分别较上年同期下滑58个基点、46个基点、59个基点、62个基点。
股份制银行中,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个人贷款收益也出现了下滑,分别为5.9%、5.78%、5.52%、5.21%、5.02%、4.71%、4.66%,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01个基点、14个基点、69个基点、44个基点、49个基点、45个基点、42个基点。
平安银行指出,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的原因是,该行坚持贯彻让利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主动调整资产结构,提升优质资产占比;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叠加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新发放贷款利率同比下行,同时受贷款重定价影响,贷款平均收益率整体下行所致。中信银行在半年报中称,个人贷款利息收入减少13亿元。城、农商行中,上海银行个人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下降0.44个百分点;宁波银行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为5.93%,同比下降60个基点;上海农商行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为5.16%,上年同期数据为5.37%;青岛农商行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较上年同期下降47个基点。
可以看出,银行个贷收益率的下降是多种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LPR下降时,通常会导致银行新发放贷款的利率随之下降。此外,随着LPR的调整,存量贷款在重定价周期内也会受到影响,从而拉低整体贷款收益率。另一方面,部分银行会根据市场情况和风险偏好调整资产配置,减少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比例,转而增加更稳定但收益率相对较低的资产,这种策略可能会导致整体收益率的下降。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建议,在个贷成本收益下滑的大环境下,银行应找到新的增长点,并维持稳定的经营状况。例如,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和贷款类型,采用更加精细化的风险定价模型,确保定价既能覆盖成本又能吸引客户。拓展非利息收入来源,发展财富管理、基金销售等中间业务,增加手续费和服务费收入。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