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部分银行面向个人投资者开放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购买渠道。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部分银行的额度未等到允许购买时间截止就已售罄。业内人士提示,超长期特别国债久期较长,投资者购买时需注意记账式国债与储蓄国债的区别。
此前财政部消息显示,首期30年期特别国债于5月17日发行,首期债券招标结束至5月20日进行分销,5月22日起上市交易。业内人士认为,超长期特别国债在为重大项目和工程提供充裕资金的同时,也摊薄了国债付息压力,有助于降低宏观债务成本。当前,我国超长期国债规模占比偏低,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开放个人投资者购买渠道
“我行今天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额度已经售罄。明天是否会再释放些额度出来,我们目前还在等行里通知。”5月20日,浙商银行北京地区某支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当日,部分银行如招商银行、浙商银行面向个人投资者开放首期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购买渠道。不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理财经理表示,目前暂未收到向个人投资者发售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通知。招商银行、浙商银行理财经理介绍,这两家银行仅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30分向个人投资者开放超长期特别国债购买渠道,其中招商银行的额度为5亿元,浙商银行为1500万元。在下午1时30分左右,上述浙商银行理财经理表示,该行额度已售罄。
在个人投资者风险评级方面,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对个人投资者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要求有所不同。浙商银行介绍,风险等级在R2及以上的个人投资者可通过该行手机银行APP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招商银行表示,风险等级在A3及以上的个人投资者可通过该行的网点柜台或者网上银行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在该行手机银行APP客户端无法购买。
业内人士提示,超长期特别国债不同于储蓄国债,这种国债的久期较长,债券价格的波动使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市场价值与票面价值之间存在差异,市场价值既可能高于票面价值,也可能低于票面价值。
政策加力提效重要体现
业内人士认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是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体现,在促进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支持重大项目建设、降低债务风险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从发行节奏看,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整体供给较为均匀,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不大。
业内人士介绍,我国曾在1998年、2007年和2020年分别发行过三次特别国债。与以往相比,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期限较长,今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为记账式国债,有20年、30年、50年三个期限品种。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上述期限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覆盖了一些关键时间节点,不但能为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等提供充裕的超长期资金,还可摊薄国债付息压力。
从发行安排情况看,业内人士认为,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节奏相对平缓,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不大。
财政部披露的发行安排显示,今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从5月17日首发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其中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品种分别发行7只、12只和3只。“今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平均单期发行规模为455亿元。”中金固收研究团队认为,本轮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安排已尽量降低了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从5月17日的发行结果来看,首期30年期特别国债“24特别国债01”加权中标利率为2.57%。“这一利率水平有利于降低付息压力,使政府能以更低成本筹集到更多资金,以支持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关键领域,推动经济长期稳健增长。”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说。
占比有提升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当下,经济修复仍需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超长期国债规模的占比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认为,近年来,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地方财政持续承压,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降低宏观债务成本、减轻政府部门整体债务付息压力。
此外,与海外市场相比,我国的超长期国债规模占比仍偏低。据罗志恒梳理,从各国超长期国债规模占比看,日本达44.8%,德国、美国占比均超过20%。相比之下,我国超长期国债规模占比偏低,仅为16.9%,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连平认为,“连续几年”可能是4年至5年。如果每年都按1万亿元安排,则最终总的发行规模有可能达4万亿至5万亿元,将超过此前历次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
(责任编辑: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