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发展,带着一部手机走天下,人们的生活愈发便捷。但也时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拿着手机到处询问“网约车招手为何不停”“手机支付如何扫码”等。如今,数字化、智能化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老年人却因难以掌握数字化系统、智能终端的使用方法,不仅无法享受其带来的便捷,还在交通出行、旅游消费等方面遭遇不便,甚至有落入网络诈骗陷阱的风险。
为弥合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前不久,交通运输部和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等6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保留使用现金、优化铁路购票功能、开设爱心通道和无障碍服务窗口等措施,进一步加强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服务。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强调要聚焦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不便问题,加强协同配合,加大必要的资源投入,多措并举打通服务堵点。
破解“银发族”的“数字鸿沟”难题,是一场双向奔赴,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让老年人跟上数字时代,需要加强宣传培训,耐心引导,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可通过社区传播等渠道,开展老年人数字化、智能化宣传培训活动,以耐心包容的心态鼓励老年群体学习数字技能。在车站、银行、商场等公共场所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操作的宣传推广,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导和人工帮扶。同时,相关机构和部门也可适当出台一些标准化、系统化的“数字反哺”手册,以帮助老年人加快融入数字化生活步伐。
让老年人跟上数字时代,需在技术上改造升级,给老年人更多适应性关怀。加大老年人专用智能手机、电子设备、应用程序等产品的研发和更新,针对老年人特定困难和需求,聚焦购物、出行、就医等日常生活高频事项,推出更多适应其群体特征和生活习惯的产品和应用,把医护健康、紧急求助等应急智能装置作为适老化改造的必选项目,切实改善老年人使用体验。
让老年人跟上数字时代,还需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上更加细致,建立完善的社会关怀和支持体系。各地管理机构应加强适老化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传统服务保障措施,保留“非数字化”的传统服务选项。针对生活缴费、看病就医、交通出行等服务事项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窗口并向基层延伸。同时,还应建立老年人志愿者服务组织,开展关爱活动和社会参与项目,让老年人在数字世界里更加从容、安心。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关注老年人需求,构建人性化、舒适温馨的适老环境,才有助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