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银行 > 银行要闻 > 正文

字号:  

IMF:中国银行业高风险贷款或达1.3万亿美元

  • 发布时间:2016-04-14 08:05: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孙朋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3日发出预警称,中国公司的健康状况和偿债能力正在下降,银行体系中具有潜在风险的贷款总额或接近1.3万亿美元;由此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产生约7560亿美元的潜在损失,这占到中国GDP的7%。

  不过IMF也称,考虑到现有银行和政策上的缓冲空间,以及中国强劲的潜在经济增长,中国商业银行的上述潜在损失是可控的。这家国际“最后贷款人”机构是在当天发布的最新《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做出了这样的假设和判断的。

  其所谓中国存在风险的公司债务,是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将非上市公司囊括在内,经推算得出的那些没有足够盈利来覆盖债务利息支付的企业的借款。

  报告负责人、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门主管约瑟·维纳尔斯(Jose Vinals)说,中国当局已经意识到这些脆弱性,正在采取措施解决企业负债过高问题。“然而,鉴于这些脆弱性的严重程度,需要实施大刀阔斧的政策行动:解决企业债务积压问题,增强银行实力,提升监管框架,为日益复杂的金融体系提供支持。”

  报告称中国商业银行高风险贷款达1.3万亿美元

  这份最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情况的评估报告,将中国公司和银行间的债务问题作为了突出研究的主题。报告称,公司债务风险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和钢铁业五个部门。

  在过去五年经济增长放缓和全球需求疲软的背景下,这些部门的赢利能力被不断侵蚀,以致有可能无力获得足够收入来支付债务的利息费用。按照IMF的计算方法,这种收入不足以支付利息的存在风险的公司贷款,在商业银行的所有公司贷款中占到15.5%,估计总额为1.3万亿美元。

  若假设所有公司潜在风险贷款的损失率为60%,则银行贷款的潜在损失将达到7560亿美元,即中国GDP的7%;若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违约贷款标准,假设较低损失率45%,则银行潜在损失约占GDP的5%。

  不过IMF也称,风险仍是可控的。因为若按中国银行体系2015年的税前利润计算,IMF所估计的潜在损失仅约为1.9年利润。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银行一级资本比率、储备,以及较低的公共债务水平,都对目前银行的潜在损失有着应对空间。

  IMF在3月12日发布的宏观经济报告中也刚刚把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预期都上调了0.2个百分点,至6.5%和6.2%。

  中国驻IMF执董金中夏:报告或高估中国贷款风险

  中国驻IMF执行董事金中夏4月13日对这份《金融稳定报告》置评称,报告在不良贷款归类上与国际通行原则存在差异,也可能高估非上市公司的风险,并且将风险贷款的损失率假设也可能过高,甚至涉及正常贷款。

  “报告这样做的目的是尽量把可能的损失估计得充分一些。这算是一种底线思维,有压力测试的含义。”金中夏在其位于华盛顿IMF总部的办公室里对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说。

  金中夏表示,即便如此,报告的评估结果显示,中国的商业银行即使在企业还款出现困难且贷款损失率相当高的情况下,也有相当的抗风险能力。他解释说,以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税前利润约合4000亿美元衡量,相当于1年零11个月的税前利润。此外2015年银行拨备约合3560亿美元。 “也就是说以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本身利润和已有拨备,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损失而不必折损资本金。”

  金中夏说,从宏观上看,我国政府整体负债与GDP之比即使按基金组织的宽口径计算也仅为60%,而西方七国最低是德国的70%,多数都在90%以上。这位上任一年多的中国执董说:“中国的金融风险是可控的,这是基金组织报告所释放的积极信息。”

  IMF因此希望中国制定一个全面的计划来解决公司债务挤压的问题,同时强化银行资产负债表,改善社会安全保障网,特别是妥善安置产能过剩部门的职工。同时还应制定一个全面的重组计划,来应对不良资产问题并对银行注资,以及建立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便于推动公司破产和债务解决进程。

  报告还说,中国应持续改善监管框架,满足日益复杂的金融体系的监管要求。IMF认为,中国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当局间合作和信息共享的效率,以确保政策制定、沟通和实施的顺畅和协调。

  报告负责人维纳尔斯表示,在新兴经济体中,最重要的是中国。中国继续驾驭着一个复杂的转型过程,力求使经济增长步伐放慢但更加均衡,并建立更加市场化的金融体系。这位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门主管说:“中国当局已在推动改革方面取得进展,但转型过程仍具有内在的复杂性。”特派记者 陆振华 华盛顿报道

中国银行(601988) 详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