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金融市场格局生变 非农银行纷纷下乡抢滩
- 发布时间:2016-04-12 06:33:23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胡爱善
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助农安薪”正在进行。据最新统计,该行涉农贷款余额已突破千亿元。
中国工商银行此前发布“真情相助 服务安薪”农民工金融服务方案,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约550家网点开设农民工金融服务绿色通道,上门为用工单位办理农民工代发工资薪金卡等,进一步提升对“三农”和经济民生领域的服务水平。
以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以南充市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城市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开发农村金融市场。以农发行、农行、农信社主打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陡然生变。
□本报记者 张学文 文/图
开进农村
放贷量大,提供金融产品多
非农银行进入农村,并非权宜之计,而是战略之举。这从贷款量及品种上可见一斑。
截至2016年2月末,工行四川省分行涉农贷款余额1136.05亿元,较年初净增34.05亿元,同比增长17.4%,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7.03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12月31日,南充市商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134.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86亿元。
最近,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与遂宁市政府签署《“十三五”开发性金融合作备忘录》,与巴中市政府签署《“十三五”开发性金融暨脱贫攻坚合作备忘录》,将对遂宁重大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巴中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重点支持。
工行四川省分行对农业产业化企业推出“网贷通”;个人助业贷款《关于支持万源市产业带头人融资需求专项方案》,将贷款额度最高提升至20万元,期限最长延长到1年,万源市老洼坪村农户简文波获得16万元“致富创业贷款”,目前工行四川省分行已陆续投放5笔88万元该类贷款。
南充市商业银行先后创新推出品种经营权质押、生猪等活体生物资产抵押贷款,企业股权、林权质押+第三方回购融资,联合保证融资等产品,并充实专兼职客户经理。一季度末,该行专合社金融服务客户经理达到17人,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出专合社贷款产品——专合社生产经营贷款,由社员、龙头企业或关联企业保证担保,专合社只要从事实体生产经营、产品有销路、经营管理和资信状况正常,就可申请贷款。
填补空白
企业、农户得到更多金融服务
非农银行进入农村,主攻业务相对较新,弥补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
工行遂宁分行安排客户经理对代发生活补贴的村社逐一走访,了解到书院村方圆4公里内无任何金融机构,村民取钱要坐车到遂宁城南工业园区,来回耗时2至3小时,便在该区域龙凤古镇内最大一家超市设立了一个助农取款点。
目前,工行的助农取款点在全省农村已铺开。
南充市商业银行一开始便以“专、深、透”高端理念进入农业领域。位于南充大通镇的四川省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平说,公司之前与几家涉农银行接触都没有下文,但与南充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事业部总裁刘岸东博士接触,欲从加拿大引进种猪推进养猪业转型升级,一下就达成共识。2009年5月从900万元贷款起步,至2015年,南充市商业银行已累计向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贷款9000万元,天兆公司的基础母猪也由3000头扩展至现在的3万头。
四川省绿科禽业有限公司前几年进行总投资1.3亿元的“130万蛋鸡健康养殖及加工产业循环基地”建设,因意外施工事故造成项目延迟,企业资金链断裂。南充市商业银行深入调查后,采用“资产公证抵押+企业股权质押”方式向其新增项目贷款2500万元,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目前,该企业已完成100万只蛋鸡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了60万只蛋鸡机器设备的安装,40万只现代化蛋鸡养殖设备已建成投产。
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对巴中、遂宁的融资支持,还包含融智,即同时提供专业知识、人员等方面的支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如何满足
3月26日,《四川农村金融发展白皮书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需求调查》发布,这是省社科院和宜信普惠去年联合成立课题组,深入郫县、什邡、安岳、西充、苍溪、荣县、隆昌七个代表性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对千余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一般农户进行一对一问卷访谈,汇集大量数据、资料后得出的报告。
省社科院副调研员曾旭晖博士对调查结果作了总结:新型主体资金需求规模较大;更注重生产性投资;资金需求长期性和稳定性、便捷性和灵活性,呈现出多样化,覆盖各产业及各环节。
□本报记者 卢薇
特点
新型农民想借款能承受更高利率
曾旭晖对白皮书的解读是:“据调查,很多农业经营主体是最近几年成立的,前期很多投入还没有获得收益回报。其中57%的人已经有过借款,最近还有借款需求的占到70%以上。更多人考虑向金融机构借款;借款周期更倾向长期性,1/4被访者希望借款期在3年以上;新型农民能承受的借款利率会高一些。70%新型农民会使用互联网,其中经常使用互联网的有40%。他们更希望获得产品销售方面的帮助,包括接受培训等,而对金融服务的认知相对比较缺乏。”
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表示,“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发生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化,另一个是农村和农业信息化。新型农业主体必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互联网正迅速地与绝大多数传统产业融合,并持续改造传统产业。”
省农业厅相关处室负责人陈雩帧介绍,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主要有三类: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主的家庭经营;农村合作经营;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企业经营。四川已统计的家庭经营大概有50.8万户、家庭农场2.3万个,合作社53000多个,农业龙头企业8000多个。
破题
农村金融须突破瓶颈,强化能力建设
四川大学教授蒋和胜曾经调查过贵州、重庆、湖南、四川等多地农村,感受是,农民的需求就7句话、21个字——想致富,少门路,缺资金,缺技术,缺品牌,愁销路,盼服务。这21个字的需求,目前还难以充分满足。
白皮书显示,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依然比较单一,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主要表现为贷款品种少、农业贷款额度低、贷款期限较短。同时,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信贷中也存在诸多瓶颈,包括农业风险防控能力弱、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信用评估机制缺失、流转土地经营权和土地附着物抵押问题等。
宜信公司研究院总监胡安子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抵押物,导致传统银行没有办法提供资金。宜信公司在10年前就开始了无抵押无担保的贷款新模式,至今已为超过8万个农户提供了超过20亿元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省政府金融办银保处处长帅旭表示,我省金融服务“三农”,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推动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涉农信贷的投放力度,积极推动涉农金融体系改革。
编后
今日本报刊出的这两篇报道,其一,揭示了我省农村金融的现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规模较大,注重生产性投资,资金需求要求长期性、稳定性、便捷性、灵活性、多样化,但金融服务的供给却存在诸多瓶颈,农村金融服务需求还不能得到充分有效满足;另一篇,则反映了趋势:农村金融市场,不再只是农行、农信社等“农”字号们的天下,非农金融机构正在纷纷开进抢滩。两者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同一个问题。
非农金融机构进入农村,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有巨大的金融需求,而金融服务还有很大空白。金融业也是竞争行业,市场空白就意味着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待开拓。非农银行进农村,不仅增加了它们自身的市场占有量,也必将把更新更多的金融产品带向农村,从整体上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农村金融的一些瓶颈,也必将被参与市场竞争的力量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