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银行 > 银行要闻 > 正文

字号:  

人民日报分析:年内可能降准 降息空间或不大

  • 发布时间:2015-10-19 15:59:4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顾仲阳 吴秋余  责任编辑:郭伟莹

  今天上午10点,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三季度GDP增速6.9%,跌破7%。除了GDP,第三季度以来,其他部分经济指标也出现下滑或波动。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继8月之后再次位于临界点下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连续三月小幅增长后7月再度回落,8月环比微升0.1个百分点;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等先行实物指标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波动……

  GDP增速跌破7%,又一次引发各界对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指标下行如何看?发展趋势是否会恶化?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还能否实现?

  1 形有波动辩证看

  对于GDP增速和一些指标的波动,都应有一定的“区间共识”,应提高对指标短期波动的容忍度

  部分指标难看,说明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确实存在。但光看到这点,不免以偏概全,难以准确客观地把脉我国经济。

  经济增速在波动中下行,不改趋稳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2010年二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在波动中下行,到今年三季度已持续21个季度。降幅和波幅都在逐步收窄,表明经济增速正在趋稳。

  “三季度GDP增长6.9%,下到7%以下,但是只下降0.1个百分点,应该说还是在7%左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虽然经济增速略有回落,但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的基本面没有变,稳中有进和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变。

  昨日,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符合全年增长预期目标,也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有快有慢是正常的,不能说只能加速、不能减速,这不符合经济规律。

  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中国经济增长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增长难免有波动起伏,是调整转型期的正常“脉象”。只要有比较充分的就业、与增长同步的居民收入、生态环保有所改善,中国经济增速高一些低一些都可接受。中国经济走势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但稳中有难,中国有能力实现今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当前,包括GDP在内的一些经济指标似乎较为难看,究竟应当怎么看?

  全面看,指标有“丑”也有靓。

  分析第三季度以来一些经济指标的下滑,可以发现,不少指标受到传统制造业不景气影响:PMI滑落,主要反映了制造业领域的经济活力不够足;出口下降,主要体现了外需不足给我国传统制造业带来的影响……

  一些传统产业不景气的同时,新兴产业却欣欣向荣,相应的指标还相当给力。1—9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25914亿元,同比增长36.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4.2个百分点。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消费表现一直稳定,拉动作用稳步增强。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080亿元,同比增长10.5%。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

  归总近期经济指标,可以发现,整体上,比较难看的以速度型指标居多,结构性指标则表现较好。

  深入看,一些指标的波动恰恰是好事,折射出经济结构的优化。

  以用电量和铁路货运量为例。“这两项指标更多反映的是煤炭、钢铁、有色等资源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领域的景气程度。”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介绍说。

  在我国,冶金、有色、化工、建材、机械、电力六大行业是用电大户。在经济上升期,这六大行业产品需求十分旺盛;经济下行期,这六个行业下游产品的需求大幅回落,这六个行业的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平均为51%,而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大约20%。

  因此,“在看到传统工业不景气的同时,也应透过指标,看到我国经济结构的积极变化和增长动力的转换。”潘建成说。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异军突起,上半年增加值已占据GDP“半壁江山”。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为51.4%,高于第二产业10.8个百分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副研究员刘雪燕介绍,第三产业每单位增加值耗电量仅约为工业的15%,运输需求也大大低于第二产业。

  “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大幅度上升,改变了用电量、运输量等实物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关系。”刘雪燕说。

  放远看,很多指标容易受到干扰因素的短期影响而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其短期起落往往与长期走势不一致。

  国家统计局在解读8月制造业PMI回落时,指出了两大重要原因,两者都是短期“扰动因素”:其一,厄尔尼诺持续发展,7、8月份出现洪涝灾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所减缓;其二,京津冀等地加大治理大气污染力度,主动放慢生产,制造业PMI明显低于全国总体水平。实际上,近三年制造业PMI月度波幅都没有超过2个百分点。

  实际上,对于GDP增速和一些指标的波动,都应有一定的“区间共识”,应提高对指标短期波动的容忍度。在大海上航行,再大的船也会有一时的颠簸。分析中国经济,要看这艘大船方向是否正确,动力是否强劲,潜力是否充沛。

  2 势仍向好勿惊慌

  经济企稳向好趋势并没变,没必要为部分经济指标短期波动而惊慌,完成全年经济增长主要目标有保证

  分析经济形势,把握短期指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发展大势,应该看到,短期指标波动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长期企稳向好的发展趋势。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势仍向好,是因为经济稳定的基本面没有变。

  展望未来,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居民储蓄率高,消费潜力巨大,人民工作勤奋,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空间和潜力都很大,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

  势仍向好,是因为经济运行中新动能正在集聚和成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分析,从地区看,今年以来,转型相对较慢的资源型省区或上游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经济增速回落幅度较大,但一些转型较早的东部沿海省份已经企稳。

  从产业看,虽然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压力仍然较大,经营比较困难,但信息软件、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风生水起,电商、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增势强劲,新的增长点加快形成,逐步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从企业看,一些依赖规模扩张和传统经营模式的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但一批依靠创新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市场份额持续扩大,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势仍向好,是因为深化改革将释放巨大的发展红利。

  简政放权持续推进,市场之手更加有力。前三季度,全国日均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3万户。负面清单管理逐步成为政府日常管理新标准。

  势仍向好,还因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近几年我国没有超发货币,没有搞大规模强刺激,这为下一步调控留下了空间。万一经济出现滑出合理区间的可能,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中国经济绝不会出现“硬着陆”。

  “看到这些经济发展的‘势’,我们就没必要为短期经济增速下滑而过分担忧,更没必要为部分经济指标短期波动而惊慌,而是要增强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增长的信心,坚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决心,继续推动中国经济逐步迈向中高端水平。”潘建成说。

  三季度经济增速破7,全年经济增长主要目标还能否实现?

  “三季度经济增长依然是在合理区间波动,只要经过努力,完成全年经济增长主要目标是有保证的。”潘建成说,我国经济目前依然处于“三期叠加”的影响之下,经济增长换挡是一个自然的、正常过程。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增速虽有所下降,但因为总量不断提高,经济增量依然平稳。

  “从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我国经济并不存在失速风险。”潘建成认为,三季度的经济增速下降是温和的,而支撑经济增长的一些力量可望在四季度进一步显现,比如前期降准降息将进一步释放流动性,以及近期审批通过的大量工程包可望在四季度落实等。而更为重要的,是改革红利在不断积累,创新创业动力在不断增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经济有望在四季度延续当前平稳增长的态势。

  3 风险挑战提前防

  年内存准率有下调可能,降息的空间或不大

  在看到势仍向好、保持定力的同时,也需清醒地认识到,部分指标难看,说明经济增长特别是传统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要见微知著,严防风险。

  以更精准的宏观调控,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应当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更加注重释放有效需求,着力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充实重大投资工程和消费工程,努力稳定外贸进出口。更加注重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可以更给力。”潘建成说,应当进一步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比如进一步减税,加大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在内的公共产品投资力度,尤其是加强PPP项目的落地。“我国当前总体债务风险可控,进一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仍有空间”

  对于货币政策,潘建成建议,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当前物价平稳运行,而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为进一步实施降准降息提供了空间。”潘建成说。

  “央行前期的5次降息、4次降准,其政策效应正在显现,目前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市场利率将继续下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如果外汇占款还是持续减少,年内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调1次、0.5个百分点的可能性。

  连平认为,是否继续降息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一,如果利率继续下调,中美利差进一步收窄,可能会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其二,长期来看,我国经济需要降低杠杆率,如果利率水平继续下降,杠杆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其三,目前工业领域的通缩压力主要是结构性的,使用货币政策等总量政策可能效果不会很明显。“因此,如果没有经济硬着陆风险或重大市场风险,年内降息的空间可能不大。毕竟,目前的基准利率是十几年来最低的”,连平说。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经理杨驰则预测,高频率地使用SLF、PSL、定向降准、再贷款等“微刺激”手段将成为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增长新旧动力加快转换。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旧动力转换接续状况。应当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互联网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用好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在壮大新引擎的同时,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年行动规划,启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一批重大工程。

  深化改革,练好内功,着力防范内外风险。

  从内部看,当前,实体经济特别是一些传统行业下行压力较大,需要防范部分行业和领域出现的暂时性困难和短期风险蔓延。“改革是化解风险的良药,从长远来看,防范风险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深化改革。”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家勇认为,经济新常态下,既需要把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为化解各类风险赢得时间,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推进金融、财税、国企等各项改革。

  从外部看,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依然比较复杂,需要防范可能的外部风险给我国经济带来冲击,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国际资本转移和制造业外溢。防范外部风险,最重要的还是要练好内功,全力推动我国经济步入增速更稳、结构更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发展新轨道。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