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银行 > 银行要闻 > 正文

字号:  

7月金融数据回暖实为虚高 货币政策仍有放松空间

  • 发布时间:2015-08-12 07:5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孟凡霞  责任编辑:张明江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下调1136个基点,创历史最大跌幅,令市场纷纷猜测央行背后的意图,稳经济、刺激出口成为市场热议的原因。央行昨日公布的月度金融数据也反映出金融数据回暖、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不旺的虚高现象。研究人士称,降准、降汇率等稳增长政策仍有实施空间。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广义货币(M2)余额135.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月末高1.5个百分点,是近5个月来首次超过全年12%的增长目标。信贷数据也大幅增长,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8万亿元,同比多增1.61万亿元。不过,社会融资规模却大幅减少,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188亿元,比上月少1.1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532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从社会融资口径计算,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5890亿元;而金融统计报告中,7月新增贷款却高达1.48万亿元,相差甚大。对此,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宏观债券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表示,社会融资口径统计的是银行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二者背离与银行同业拆放给中证金公司救市有关。

  在众多分析人士看来,7月信贷规模和M2的大幅回暖,与股市大幅震荡,监管机构出手救市脱不开关系。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M2的大幅增长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今年以来央行连续降息、降准累计效应显现,商业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贷款支持,派生存款增长,增加了金融体系流动性;二是为了稳定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对证金公司提供同业贷款支持,放大了派生存款。

  而信贷投放的结构也显示出了这一点。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中,投向居民、非金融性公司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分别为2752亿元、3127亿元和8864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占到当月新增的58.59%。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此次数据异常主要还需要归因于国家对于A股市场的系列维稳措施。维稳主角证金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商业银行授信。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不多,新增票据融资仍保持高位,反映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依然不旺。

  由于救市而引发的金融数据回暖显然难以延续。连平指出,M2增速显著回升主要因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增加,难以持续。随着股市重新回归理性,贷款增长会很快回归常态。

  温彬表示,今年7月,官方和财新PMI指数双双下降,财新PMI指数更是连续5个月低于50以下,对外贸易增长持续低迷,“降三率”(降准、降息、降汇率)稳增长依然具有空间。

  “金融数据转暖与稳增长关联不大,扣除救市因素金融数据羸弱,反而意味着后续仍需继续加大稳增长的力度,货币政策可能会宽松配合稳增长,但考虑到实际利率水平,降息几无可能。”黄文涛说道。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