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谈自贸区金融改革:年内启动自贸账户外币业务
- 发布时间:2014-09-28 19:34:36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斌
新华网上海9月28日电(记者何欣荣)上海自贸区挂牌即将满一周年,金融改革是重头戏。对此,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张新2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实施自由贸易账户等制度创新,一年来自贸区内没有出现区域性或系统性的风险。下一步自贸区金改的步伐会快一些,内容也会更充实一些,力争年内启动自贸账户外币业务。
根据国务院的总体方案,“一行三会”先后出台了支持自贸区建设的51条指导意见和9项实施细则,形成了自贸区的金融政策框架。到今年8月底,自贸区已拥有持牌金融机构87家(挂牌前为10家),类金融机构453家。
张新表示,对于自贸区内的金融改革,社会各方“期望值很高”,但“容错率很低”。面对这种形势,央行在自贸区内重点建设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这一管理载体。通过自贸账户,央行建立了风险防控的电子围网,有能力对跨境资金流动实施24小时的实时监控,这为金融改革打下了基础。
今年6月,自由贸易账户正式落地。为了稳重起见,自贸账户先从本币业务开始。截至今年9月下旬,自贸区新增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938亿元,占上海市总量的16.6%。其中,跨境人民币境外借款174亿元,平均年化利率仅4.1%,减轻了不少企业的融资成本。
“遵循先本币后外币的原则,监管部门目前正对本币业务进行评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力争年内启动外币业务,最终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的自贸账户体系。”张新说。
除了拓展外币业务,张新还透露,央行已做好以自贸账户为依托,启动区内个人对外投资的筹备工作。“初步的设想是,在自贸区内就业一年以上的境内个人,有合法纳税、社保记录的,可以用合法收入投资境外市场。同时,境外个人也可以利用自贸账户,进入上海的证券、期货市场。”
谈到自贸区金融创新的复制推广,张新认为当前的重点是把自贸区金改向纵深推进,而不是过早在全国推广。因为金融改革的复制推广和贸易、投资不一样,对风险管理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但他同时认为,自贸区金改的很多经验是值得区外参考和借鉴的。
比如,自贸区始终按照实体经济的合理需求设计金改方案。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一些改革措施,如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用、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已在全国推广实施。而对于和实体经济关联度不大的短期资本流动,在开放时持审慎态度。
另外,对金融风险的防控,要和社会诚信建设联系起来。“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灰色空间,企业和金融机构都想去钻。在诚信体系建设上,上海下了很大功夫。这就促使自贸区内的企业碰到一些‘两可’的业务时,会主动和监管部门沟通,为风险防控创造了有利条件。”
张新还表示,金融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但这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像自贸区率先试点外币利率市场化后,上海15家规模较大的银行在央行指导下成立了“利率市场秩序自律委员会”,保证改革的平稳进行。“市场化不是搞恶性竞争。如果市场化后银行竞相拉存款、进而推高贷款利率,这就违背了改革初衷。自贸区内通过行业自律,做到改革后‘存款不搬家、利率不上升’,这就为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积累了经验。”